一覺醒來,宰輔們喝杯涼開水,去浴池衝溫水淋浴,收拾一番,到食堂吃飯。
在李家莊子辦公的優勢就是近,洗澡、吃飯都方便。
昨天來表演的小孩子跟莊子裡的孩子一同洗漱,他們來學節目,沒開始的話就先學習。
他們可不是學了樂器、演唱、舞蹈後別的不學。
書法、算術、‘語文’都要學,還得學蕃邦的語言。
有時跳蕃舞、唱蕃邦的曲子,不會絕對不行。
平康坊中曲、南曲的人得與人談詩論賦、說經言道,並且察言觀色、活躍氣氛。
被南曲‘大家’挑選出來的孩子全要學,課業比學堂還多。
進食堂,孩子們見到大人會問好,再自己端小托盤盛菜。
不愛吃煮雞蛋的有煎蛋,糖或鹽自己選擇。
孩子們一律選擇放糖的,愛吃甜的。
其實大米飯拌糖和大米飯拌醬油,他們都能吃。
莊子裡的孩子介紹哪個菜是啥味道的,又說今天的羊奶羶,估計青草吃多了,喝一口之後不要馬上喘氣。
表演的孩子問不喝行不行,得到肯定的答案,不行,除非生病,但生病喝藥,還不如喝奶。
食堂的人聽著小娃娃們像大人一樣點評飯菜,還皺著眉頭的樣子,便開心不已。
孩子們除了必須吃的東西有所抗拒,其他的飯菜倒無所謂,自己選。
唯一要求是不能都選葷菜,一樣葷菜得搭配一樣素菜,量相等。
李易刻意和幾個人到孩子們吃飯的地方瞧瞧,每當他見到孩子整齊地坐在那裡吃飯,就有種成就感。
“太好了,居然有剩的蒜薹炒肉絲。”李易盛菜的時候發現昨天晚上製作的蒜薹沒吃完,早上重新回鍋熱。
他就愛吃這樣的蒜薹,現炒的覺得口感不好,有的人跟他相反。
像蒜苗和韭菜,他不喜歡吃回鍋的,蔫沒了都。
永穆公主和小蘭盛紅燒肉,紅燒肉燜的油豆腐泡,她倆把豆泡給扒拉掉。
食堂的人知道她倆的喜好,但從不專門準備紅燒肉,準備完了,她們還是來盛這個,繼續扒拉豆泡。
就跟單獨做的肉不吃,專門挑菜裡那點肉吃的人一樣。
小丫頭找淡的菜,她有心血管疾病,沒動手術之前,她可惜命了。
盛好多種青菜,裡面有瘦肉的,最後選擇吃一大碗雞蛋羹,不放醬油,打豆腐腦的滷兒,這個鹹點。
選兩個煮雞蛋,她手上拿小鑷子,結果一敲雞蛋,皮直接掉,沒有一絲‘護皮’的。
“吃完飯,拿生雞蛋練。或者去雞窩看看有沒有新蛋,蒸個十分鐘,你再剝。”
李易出主意,大弟子要練手,拿葡萄和豆腐練縫合,剝生雞蛋殼,板筋上面穿針引線對接。
“好的師父,我天賦差,只能多努力。”小丫頭一臉認真的模樣說,她用李易來對比。
她根本不考慮自己這個師父以前是幹什麼的,練了多長時間,現在又是有什麼輔助。
她硬比,要追上師父。
“小易,你平日裡多教教你的徒弟,不要總出口傷人。老夫年歲大了,還想多活幾年,更不準備把自己家的孩子給打死。”
畢構端托盤過來,正好聽到小丫頭說的話。
李易看一眼餐盤上的東西:“胃不舒服了?吃上蔥油餅,胃酸?”
“看到你師父沒?”畢構對小丫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