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堆的爐灰被運到岸上,三艘蒸汽機船的鍋爐副產品。
在海上的時候直接丟到海里,遇到島子,掏出來扔島子上。
阮津並不知道爐灰有什麼用,反正能不仍他就留下。
他所知曉的知識,爐灰用來燒水泥、鋪路、放院子裡雞吃。
哦,冬天還可以拿來壓爐火。
島上的居民足夠熱情,來的人多,一個個看上去很能打的樣子。
還有漂亮的布,摸著光滑柔軟。
上回來一艘船,漂亮,現在來一大群船,沒有那個好看,裝的東西卻多。
“咱們一路趕,許多地圖上標註的島子,根本沒靠近,回去一說,李東主會不會吃驚?”
柳庭光驕傲了,看,李東主不瞭解咱們隊伍的實力。
阮津又咬口辣椒,辣得吐舌頭:“東主要不是怕我們走錯路,一個島都不會停留,直接就過來了。
我們拿著海圖和裝置選擇走哪條路,遇到惡劣天氣,沒有海圖示註,茫茫大海上,你的人還有士氣嗎?”
阮津擁護李易,不準別人挑釁。
“我的人是沒有,你的人難道有?”柳庭光不服氣。
“有,我們是羽林飛騎。大唐最強兵。東主說過,我們出現的一刻,便是事件平息的時刻。
我們死在海上,我們的家人立即獲得一大筆錢,其他的兄弟們會照顧好我們的家人。
我們的媳婦兒就是兄弟們的媳婦兒,兄弟們負責養孩子和老人。”
阮津抬下巴說,死了的就死了,活著的要帶著希望向前。
之前死掉的兄弟正是按照此規矩來辦,活著的接過別人整個家庭的重任。
即便媳婦兒給兄弟,總比給外人強,難道自己死了要媳婦兒守寡一生?
“我們以後也能,這不是第一次出來嘛!”柳庭光表示服氣。
“東主果然厲害,知道外面有好東西,這東西長這麼大?跟種茄子似的。”
“沉甸甸的,一顆上長好幾個,高粱比不得。”
“還好吃,磨成粉能製作成現在吃的餅,他們技術太差,沒磨碎呀。”
“煮啊,多煮一會兒就碎了。”
下船的羽林飛騎和其他人看玉米,現在玉米長出來。
一株上結好幾個,每個都很大,大唐的所有作物,哪個能比?
吃玉米餅割嗓子,跟吃別的東西一樣,沒磨好。
蒸麥飯的時候難道就像吃饅頭那樣?沒有好的磨具,小麥、大麥磨粉,一樣難以下嚥。
捱餓的時候,糠也要一起煮,放點野菜和鹽,叫吃糠咽菜。
玉米麵餅子,喝口水就送下去了。
“秧子長得又高又粗,能當飼料吧?比高粱的看著好。”
“高粱的稈子能製作簾子,這個做不了,牛應該能吃,牛倒嚼啊,先吃進去,發酵下再吐出來重新吃。”
“那叫反芻,我感覺長成熟了不合適,最好是趁著青的時候,葉子大,一起製作成青貯。”
能出海的人,相對來講都比較有文化。
他們吃著玉米餅子,看苞米生長的狀態,發現隨便一棵,就能結出很多。
一穗苞米,有半斤多吧?
看根,扎進土裡,很粗,說明水少一點也行,不像水稻必須大量的水來養。
秧子他們還懂得能喂牲畜,在青時製作青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