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濛濛兩的時候,遊艇開著聲納,在黃河上逆流狂奔。
黃河這段的船上,等快要到開封上面那段,船才多。
大唐時的黃河與李易時的不一樣,水流量大,河面也寬。
遊艇一過,附近的小船上的人紛紛懵圈。
什麼船?之前的蒸汽機船速度已經夠快了,現在還有在水上飛的船?
岸上的人更是駐足,目送著遊艇到來又離去,問問旁邊的人,是不是自己眼花,剛才看到一個東西飛過去了。
都說流言的速度快,這回沒有遊艇快。
百姓們的傳播聲音還沒到開封,遊艇抵達洛陽。
從開封到鄭州,再至洛陽時的速度就慢了,怕撞了別人。
於洛陽往來長安的船隻多,遊艇停一腳,張說騎馬跑到碼頭,看遊艇上的三面旗幟,再仔細打量遊艇。
突然忍不住掉下眼淚,船太好了,想來往後能多在兩地往來。
他還不曉得遊艇將來用不用取決於李家莊子提煉成品油的技術。
油達標了,李易才會經常讓遊艇跑一跑,不然實在是太耗壽命。
取種子回來種,屬於賺壽命,值。
平時為了吃海鮮跑渤海灣撈魚,顯然不划算。
“道濟,給你送點海產品,快派人搖船來接,我不靠過去了,耽誤時間。”
李易手上拿話筒,站在甲板上向張說搖手。
張說抹把眼淚,不用出聲,有人懂事兒,安排小船去河上。
一大包的烤魚片、大的扇貝柱、大對蝦、煮熟的海參、冰鎮的帶魚、大的活鮑魚、一段重半斤的紅珊瑚。
交接完,遊艇再次起航,逆流而上。
“張尹,東西拿來了,這個血珊瑚,李東主想來撈了不少。”
在張說依舊往著遊艇離去的方向發呆時,有官員叫人把東西抬過來。
帶魚和對蝦需要用冰鎮著,安排人去取冰。
大鮑魚得養,海參不知道怎麼吃,扇貝柱怎麼吃都行,烤魚片看著應該是零嘴,從顏色上分辨,熟的。
“哦!”張說對東西不是很感興趣,口腹之慾而已。
紅珊瑚,些許錢財,他更想看看種子,李易動用了神仙一樣的力量去取種子,將來大唐……
張說的家人也看著東西,不敢出聲。
倒是張說的孫子們直咽口水,他們吃過,愛吃。
又等了一會兒,張說才出聲:“帶回去吧,烤魚片多,給其他人分分,紅珊瑚收好。”
說著他拿起一個烤魚片,撕下一點餵給幾個孫子,又自己嚼著往回走,不騎馬了。
……
從洛陽到三門峽,水路不到二百公里,直線距離更近。
“照現在的速度,回去的時候是晚上了。”
李易發現自己估算錯誤,遊艇難以全速航行。
河上船多,快了保證撞別人,甚至別人小船划著,在旁邊快速路過,波浪能把小船給打翻。
“晚上無所謂。”永穆公主手上拿幾個乾的熟蝦仁,偶爾扔嘴裡一個含著,不然她總覺得緊張。
“也罷!”李易想天亮的時候到家,熱鬧,給別人看看。
晚上回去,只能白天再看,大唐百姓需要一種精神上的支撐。
遊艇到三門峽,旁邊的運河往來穿梭,沒人走原來的路。
向上去的船貼在左邊河道,並不是按右側通行,需要縴夫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