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未到午時,起風了,被風吹著的是看上去橫向飛舞的大雪。
百姓們紛紛跑回家中,或躲進就近的牆根處,怕被吹倒。
從其他縣趕往長安購買最後一次年貨的百姓們變得焦慮起來。
拉雪橇的牲畜也顯得不安,被趕著去前面的便民站。
政事堂中的蘇頲一邊下調令,一邊寫奏疏。
“羽林飛騎除了必須守衛重要位置的人,其他的俱跑出去抓兔子。攫欝攫
三萬募兵也不在周圍,只能調動十六衛,別等著李易出聲,顯得我等不曉得情況緊急。”
蘇頲把寫給李隆基的奏疏寫好,嘟囔著。
以前他就在長安上班,沒當宰相的時候在姚崇手下幹活,姚崇是中書令,蘇頲是中書侍郎。
他知道羽林飛騎出來之前,百姓受災,十六衛不會調動。
一者因為李隆基擔心出現玄武門事件,怕有人造反。
另一個十六衛的人不願意幹活兒,其中不少家中有官員。
等羽林飛騎數量增加,而且戰鬥力在那擺著,加上福利好。
十六衛的人便積極訓練,拿更多的好處,順便避免被淘汰。
當時情況特殊,朝廷還沒有許多財政收入。
陛下養私兵,萬一錢不夠用,沒用的人自然就可以下崗了。
“快,快熬湯,暖水瓶,誰負責暖水瓶?準備出來……”宋德跑來跑去,渾身冒著熱氣。
遇到此類事情,李易都不吱聲,全由宋德負責。
他有權力調動莊子的力量,眼下他得派出西南蠻的俘虜,帶暖水瓶走。
用最快的速度巡視京兆府中的道路,別看一個個棚子相隔十里不遠,現在的風雪,足夠讓一個人把所有的體力消耗在五里的路上。
走到中間,是頂風繼續向前?還是順風回去?
頂風走,根本走不動,順風回,眼前除了最近的雪在飛舞,其他的什麼都看不見。
有人如果倒下,就再也起不來。
最可怕的乃是拉車的馬倒下,馬一倒,對乘雪橇的人來說,心理壓力太大。巘戅頂點戅
俘虜們需要帶著燈和暖水瓶出去,五十個人一隊,原來兩匹馬拉的雪橇,換成四匹馬。
“這場雪下完就不會旱了。”李隆基站在窗戶邊,看外面近處的飛雪,對永穆公主說。
永穆公主抬頭看父皇:“還是有許多百姓家的房子被壓壞吧?北方不僅是京兆府。”
“周圍的州府都準備了,李易在建設京兆府的時候,帶動了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
從京兆府再往西北的地方,百姓……唉!
河東道問題倒是不大,契丹、奚族、渤海,若大雪多下一兩日,想來損失要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