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弟往後當如何?”李隆基算不到未來,最簡單的辦法是問李易。
“柳衝這人吧,對世家瞭解得非常清楚,那麼就發揮他的特長,我對世家和大族查資料很費勁。
正好,有個一個人能夠幫忙。
他的能力非常重要,我需要他來提供一些世家,然後才能與之合作。”
李易說出他保柳衝的目的,看著是氏族的東西,實際還包含了現在每個大家族的情況。
李易需要這個,然後針對性地解決。
不僅僅是不允許他們通婚,還限制他們的官職。
改完氏族之後,所有的情況都明朗了。
科技方面,李易不指望外人,但在一些大唐事情上查資料都查不到的情況下,需要一些人才。
大家轉來轉去,從雞冠洞中出來。
瞬間就不適應了,外面冷。
一般情況下,零下十九度和零下二十度,其實是個分割嶺。
北方人對這個特別敏感,感覺就是查一度。
實際上零下十九度開車的時候的啟動和二十度就不一樣,能感覺出來,聲音和震動都不同。
換成電動車,完了。
電動車的電池,在低溫環境下,化學反應變慢。
現在沒有什麼車,但就是冷,溫差超過三十度。
洞裡零上十八度,一到了外面,零下十五度。
溫差一變,大家都哆嗦了。
“易弟,這裡怎是如此?”李隆基穿上大衣,他想不明白,洞裡洞外的溫差為何這麼大。
“一個是空氣流轉,另一個是凍裡其實有地熱。”李易知道,這邊有水潭,常年不凍。
轉而他想了想說道:“這就是你看到京兆府百姓日子好過,而其他地方的百姓日子不好過的一樣的原理。”
“大唐還有多少地方的百姓日子不好過?”李隆基憂民。
以前他都是聽別人說什麼,位置太高了,落不下來。
現在不一樣,他跟著溜達,知道民生。
他還知道報紙在極力宣傳如何提高耕種效率,百姓們因此而受益。
“很多。”李易不是別的大臣,吹捧什麼開元盛世。
李易按照他那時候的情況來判定,就是不存在因飢餓而死,同時也不存在找不到工作的情況。
他那時的一些西方國家的福利確實不錯,得承認。
尤其是曾經的日不落,在各方面的民眾福利上,厲害。
大唐遠遠達不到這個程度,差太多。
但需要堅持,如果朝廷放棄了,那麼就是預則立,不預則廢。
“需要多少年?”李隆基有點急迫了,他不知道自己多能活,他擔心自己的生命週期中無法完成。
別的皇帝活得時間他不清楚,他更不曉得歷史上他活了多少年。
“最多二十年。”李易咬著牙給出一個回答,他也沒辦法。
社會的發展,不可能今天想要做什麼,明天整個大唐就可以了。
要說著急,沒人比他更著急,他只要推動社會發展就有壽命增加。
別人的目的是啥樣他無暇理會,反正他的目的非常明確,這就是生存需求。
最哦阻擋了他,就是要他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