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我突然想起個事情……”李易不管王家人了,王聆的父親王信守被安排到隊伍中。
王聆親自陪同,還有他的媳婦兒與四歲的兒子。
李易找到李隆基,說人工給牲畜授精的技術。
“馬牛羊驢,皆可,豬不用,豬一窩崽子多。好的種馬,一年配一千匹母馬。”
李易報資料,好的種馬,一年一千。
李隆基定定地看著李易,眼神複雜。
過了片刻,他皺眉頭:“易弟,為何早不說?”
“才想起來,要不是遇到王聆,我還記不起來。”
李易聳肩攤手,同樣無奈,誰能整天想所有的事情。
李隆基用手揉太陽穴,他感覺自己得到這個訊息晚了一百年。
當初見到李易時,李易就說出來,這幾年,大唐要增加多少牲畜?
牛和驢能幹活,羊能吃,馬更不用說。
選好的種,一下子抬高大唐整體牲畜的能力。
如在開元二年的時候說,到現在,新出生的牛又能開始生小牛崽兒了。
加上之前的牛會生出來第二胎,數量更多。
好比原來有一萬頭母牛,到現在的數量為三萬頭,其中一萬五千頭可以受孕繼續產崽。
新出來的牛不可能全是母牛,按照一半比例來計算。
再過兩年多,總數量為四萬五千頭,同時兩萬頭母牛能夠受孕。
失去的太多了,時間啊。
易弟你怎麼就……
李隆基想哭,關鍵的技術你不往外放,今天才想起,你太坑了。
“唉!”李易嘆氣,他有什麼辦法?
他根本沒閒著,各種技術往外丟,還得管羽林飛騎和邊關戰事。
他幾乎憑一己之力,教育百姓、收拾吐蕃、突厥、突騎施,幫大唐撈錢。
他還要教學子、教醫術、提高大唐的工業基礎。
李隆基拍拍李易的肩膀:“不怪易弟你,是為兄太過心急,飯得一口一口吃。”
李隆基發現,埋怨任何人都埋怨不到李易身上,李易做得太多了。
此乃真正的國士無雙,歷史上的任何一個輔佐大臣都比不了。
工業、農業、教育、經濟、軍事、外交、吏治、醫學,他一個人全管。
“是哈!”李易並不感動,他想把人培養起來後,自己休息休息,整天帶著聞恬出去玩兒。
先在大唐各地轉悠,看哪個官員幹得不好,弄下去。
第一大唐巡察團,還得聞風後去查,他自己直接跑到什麼地方,不用聞,看就行。
官員好不好,看一兩天,保證知道,甚至能看出來官場鬥爭的情況。
他處理人不用拿出來證據,直接調走,換上有能力的,或者是聽話的人頂替。
然後給出地方經濟、教育發展計劃,對方照著做便成。
誰要是不服氣,可以,不過得忍著,敢炸刺,抓;敢武力反抗,殺!
“易弟,速速寫下,為兄下……下……”李隆基想要說下旨,發現不對,一時間又掰不回來。
“下午就給陛下傳信。”李易幫忙。
“對,是下午。呵呵呵!”李隆基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