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宴在一片歡樂的氛圍中結束,參加的百姓組隊往家回。
王維帶著自己的人跑了,回家,去了解情況。
準備背好了資料再追上隊伍,去完弘農,轉頭回長安,到藍田縣當縣丞。
他懂,機會在眼前,見到陛下,若能在縣丞的位置上做好,將來還能升官。
李易看著王維在那麼多人的陪伴下孤零零地離開,突然又想到個人。
“孟浩然在家還是在洞庭湖?”李易想起了孟浩然。
孟浩然家在湖北襄陽,資料記載,今年他應該去洞庭湖玩,然後干謁張說。
歷史上張說被貶謫出長安,到嶽州當刺史,孟浩然就遇到了。
過了一年,張說給蘇頲寫信,蘇頲找李隆基說情,把張說弄到荊州當長史。
可是現在張說沒去嶽州,宰相不讓他當了,安排到河南府坐鎮。
河南府可不是貶官,比不上宰輔,地位卻也不低,東都的主政官。
負責收稅、種秈稻、維持兩都的路,羽林飛騎過去大鍊鋼,別的事情也需要張說輔助。
孟浩然即便去洞庭湖也見不到張說,洞庭湖還有何人能幫他?
“孟浩然?清曉因興來,乘流越江峴。沙禽近方識,浦樹遙莫辨。”
永穆公主聽到李易嘟囔的話,順口吟出四句孟浩然寫的詩,後面的沒說。
詩名叫登鹿門山,二十歲的時候所寫。
“是他,他……唉!”李易不知該如何評價孟浩然。
寫詩的才華有,當官的話,就當過幕僚,時間不長。
當官當怎麼樣,根本不知道,反而是寫詩著實厲害。
寫詩厲害的李隆基一般都願意給機會,可惜好不容易見一面,還嚇得躲在了床底下。
並且讓他吟詩,他吟: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李隆基不喜歡幽怨的詩,所以就沒給他官兒。
他考科舉還考不上,估計並非錯在帖大經上,而是實務策沒寫好。
即孟浩然對國家大事,以及政治方面的瞭解少。
他整天琢磨他的田園詩,這個人要不要給個機會?一生漂泊,家中倒是有錢。
最後死的時候並非窮困潦倒,死在瘡上,後背。
醫療條件其實能治,他卻跟人喝酒吃鮮活的東西,跟王昌齡一起喝的。
眼看要治療好的毒瘡又復發,死了。
“也給他一個縣丞?”永穆公主一想到有個跟王維差不多的人,覺得是不是照著來。
“我單獨派人去找他?不行。”李易不想自己主動找孟浩然。
他若是找,許多人都會重視孟浩然,但孟浩然值得那麼被重視?
自己要找人,也會找以後的名臣,早期沒有機會,但後期當上官,治理地方好的人。
“對,我想一想,看都有誰合適,然後寫信過去,讓其到長安。”李易決定試試。
他把一些個現在身份很低、將來是好官的人給喊過來,這些人直接打上李家莊子的烙印。
在李易琢磨的時候,長安城南的地方,晚上來了一個人。
直接住在城南的客棧中,屬於李家莊子的客棧,登記的時候,他說他叫孟浩然。
李易都想不到,孟浩然居然跑到長安,不在洞庭湖玩兒。
孟浩然歷史上去洞庭湖,並非專門找張說,他之前就在那晃盪。
晃盪到明年,他回家了,干謁張說,張說答應幫個忙,結果張說調走,沒給他安排官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