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帶著系統來大唐>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民族統一由伊始(第三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民族統一由伊始(第三更) (1 / 3)

大唐將士與吐蕃部族一起努力,重新盤好炕,然後一起去黃河冰面上鑿冰撈魚。

魚出水之後很快被凍硬,大家趕緊把魚的內臟掏出來,魚就那麼凍著了。

內臟會被收集起來,餵豬。

從後方送來的豬,準備過年的時候殺了吃肉,現在還得喂。

只喂草,豬會掉膘。

當然吃豬草多的豬長得慢,瘦肉卻多。

像野豬,吃肉的時候很少,大多數情況下吃草、草根、果子,要是能吃到蛇也吃射、兔子什麼的。

所以不指望養的豬快點出欄,為草就行,吃不了的爛果子,扔豬圈裡一樣沒問題。

魚內臟,換成李易會拿來做菜,比如腸子。

將士和部族的人除了把魚鰾拿出,其他的全扔,等著餵豬。

說好了的,過年的時候一起吃殺豬菜,酸菜已經準備好,按照李易提供的東北殺豬菜的方法做。

要是換成李易那時的雲南,屬於另一種了,豬肉生的就剁碎的放鹽,然後裝進罈子裡面。

肉會發酵,然後因為沒有更多的氧氣和細菌參與,過上幾個月,肉拿出來能直接吃。

其實在製作的過程中,切完了肉,碎肉當地人就有直接抓起來吃的。

李易吃過,克服心理障礙後,遵循人家當地的傳統,能吃下去。

吐蕃部族的人頭一次見到這種打孔穿網,然後一下子拽出來好幾千條魚的方式。

他們興奮著處理魚內臟,把魚扔一邊凍起來。

在他們看來,這個冬天吃魚就夠用了。

他們以前抓到魚,最常見的方法為烤,烤魚,然後蘸鹽吃。

別看他們這裡有岩鹽和湖鹽,平時能吃到的鹽還真不多。

大唐運輸鹽,從蜀地運,蜀地運的全是李隆基鹽井裡的鹽。

李隆基沒辦法,別人都在支援前線,自己難道在蜀地那麼多的鹽井不給鹽?

井鹽比現在的海鹽、湖鹽要好,比如山西的鹽湖,那個鹽就不好吃,價錢很低。

現在李易報紙上教怎麼處理那個鹽? 山西也就是河東道的鹽都會深加工,當地不卻煤。

李易就給出來五個小煤礦的位置,山西小煤礦也不小哇。

吐蕃部族無暇理會大唐的事情? 更接收不到太多的資訊。

他們只曉得鹽多了,這個鹽味道好,很細。

以前吃鹽,要麼是放在煮的奶裡和酒中,或者是烤完東西把鹽壓碎了蘸。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