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報啦,商人們看看啊,海鮮長途運輸飼養方法,可有很大比例活著送到長安。”
“腳踏車銷售額突破七百,是誰在猶豫,還有誰在排隊,李家莊子決定第一批腳踏車只造一千輛。”
“初夏應該警惕傷寒,發熱、流鼻涕、打噴嚏,及早就醫,別把小病拖成大病,朝廷有醫藥補貼。”
“竹筍多了,大熊貓活過來了,去年很小的大熊貓現在長大,還是那麼嬌憨。”
“下水乾活的人,隨身帶著一點鹽,遇到水蛭叮咬,放上點鹽就可以。
不要強行拔除,也不要使勁拍打。
強行拔掉容易留下一段螞蟥,出現感染。
使勁拍打會讓區域性血管擴張,遇到冷水,寒氣入體。”
“賣報,聞恬蘭香閣捐贈清洗的肥皂供應,免費使用,京兆府都有,大家要勤洗手。”
“河水不暖,想下水游泳的人切記帶上救生裝置,緊防抽筋,生命不會從來,為家人著想。”
“此季火大,應多燉青菜吃,。孩子餵奶,不要燉肘子湯、雞湯不加鹽,餵奶的婦人少了鹽,孩子也容易生病。”
報童們吆喝著報紙上的一些內容,換了一批的二十報童騎著車去給城西送報。
京兆府各縣的報童說著差不多的話,百姓們已經習慣了。
若哪天下大雨,報童喊聲蓋不過雨聲,他們總覺得生活中缺了點什麼。
下大雨報童一樣會賣報,穿著李家莊子提供的雨衣、靴子,挎防水的報紙袋,在雨中前進。
報紙上不僅僅有故事、生活小常識、可以公開的時政要聞、很多廣告,還有人文關懷。
總會一些時候提醒你現在哪個事情不要做,做了會有什麼危險。
偶爾還會寫一些幽默的小笑話,讓百姓開心一笑。
……
“想不通,實在是想不通。宋王海鮮活運之法,怎於報紙上公佈?”
畢構對錢看中,一天有二斤帶殼海鮮,家中用來制湯、炒韭菜、涮鍋、包餃子,估計再吃些日子會吃膩。
他看著報紙,無法從自己的認知角度去理解。
宋王有錢不賺,教會別人,圖個啥?
“商人送來,要交稅,定然是幫你。”蘇頲說出自己都不相信的話。
“老夫便當他如此思量。”畢構實在猜不出,悶悶道。
“長安城中軌道將要鋪設完畢,城南地區,我看許多人在施工,除戶部用地外,李家莊子施工最為頻繁。”
宋璟得到訊息了,城南地方許多俘虜在幹活,修房子。
那裡後面遠一點的地方是沒房子的官員們住,近一些是當初住窩棚的百姓。
還有倉庫區和李家莊子的手工作坊,現在又蓋房子,難道是養殖?
聽說梁掌櫃他們已經收了不少豬,大的小的全要,讓長安豬肉價格上漲了一截。
“京兆府北面的州府,有梁掌櫃等人去聯絡百姓,幫忙飼養小豬,梁掌櫃他們提供飼料。”
宋璟想著便說出來,他準備接手,在他的認知中,凡是幫百姓的應是朝廷。
一群商人過去給百姓找額外的收入,百姓心中還會有朝廷?
即便朝廷不能直接給百姓發放小豬和飼料,總給有個監管吧?怎能憑商人們操作。
“是該問問。”明白宋璟心思的蘇頲表示贊同。
“朝廷從未因此類事情插過手。”畢構拿出來一點核桃仁,扔嘴裡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