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傢伙來了,廚師單獨做了個炒飯,各種東西混合在一起炒,全切成小丁。
再配一小碗湯,就是小傢伙今天晚上的食物。
小傢伙也不饞大人的飯菜,他覺得大人的飯菜沒他的好,他的炒飯裡好多種顏色。
實際上也是如此,光是葷素的菜就佔了三分之二,米飯只有三分之一。
“叔叔的縫紉機打算向外賣?”吃飯的時候王皇后詢問。
“先不賣,價錢貴,別人不一定願意買,等製造出來幾十上百臺,招工幹活,衝擊一下三個衣盟。”
李易仔細觀察了一下小傢伙炒飯中的各種食物的搭配與切丁大小,覺得沒問題,順口回答。
李隆基同樣關注著自己的兒子:“為何要衝擊衣盟?”
“最近衣盟不夠主動,應該派人去各家詢問。比如有的人家有了新生兒,還有新買了衣服。
得去問,問需要尿布與否,問舊的衣服是不是想改小一點給更小的孩子穿。
有沒有破衣服能改或補的,都是業務。
衣盟現在坐在那裡等,他們以為壟斷了市場,互相之間的合作多過了競爭。”
李易給出答案,衣盟太傲慢了。
工盟不是,工盟依舊有人去各家詢問傢俱翻新、房屋內部格局更改、火炕除灰,等等業務。
三個工盟競爭激烈,價格壓得非常低,百姓們發現自己幹不如找工盟幹。
這才叫競爭意識,衣盟製作衣服的,怎麼那麼懶呢?
永穆公主聽了,在旁說道:“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看,三哥,咱家聞恬都知道。”李易對李隆基說。
李隆基深吸一口氣,忍了,道:“百十來臺的縫紉機比之已往快幾何?”
“不成比例,手工縫衣服和縫紉機怎麼比呀,同樣的針腳細密均勻,幾天才能出一件衣服。嫂嫂做衣服多快?”
李易問王皇后,王皇后那裡有一臺縫紉機。
“自己一個人做啊?那一天只能做出來三套衣服吧,裁好的,就是需要縫。”
王皇后速度比較慢,她根據自己的速度來說。
只縫的話,用縫紉機當然快了,找到需要縫的地方就加工。
李易搖搖頭:“一百臺縫紉機熟練操作工和一百個手工熟練操作工,縫紉機的速度可以達到手工的一百多倍。
縫一百針需要多少時間?縫紉機就是噠噠噠過去了,工作時間越長,縫紉機的優勢越大。
縫紉機還能加鎖邊器,兩個呼吸,一條褲子的褲腿就鎖完邊了。
手工鎖邊,要來回穿線。繡花更不一樣了,尤其是消費者對價格的選擇因素。”
李易說的是同一個款式的衣服,操作熟練的工人,用上裝置,完全碾壓手工。
單位時間的產能決定生產成本,在不考慮手工的額外附加值的時候,縫紉機出現會造成行業地震。
大唐買衣服的人不會考慮縫紉機的產品不如手工的韻味,他們只看價格。
一套衣服的布料一百錢,手工費十錢和一百錢,那能一樣嗎?
李隆基皺幾眉頭:“能差那麼多?”
“同樣的針腳距離,就差這麼多。”李易篤定,尤其是褲子,邊線一氣就推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