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關鍵時刻就折騰,老夫上哪裡找人去種姜?”
專門劃出來一萬畝地的畢構在發愁,地有了,今年種一百畝,誰去種?
京兆府的百姓身體好的去給沙漠修井,其他的人種棉花的種棉花、侍弄大棚的在侍弄大棚。
被僱撒石灰的撒石灰,這不清明瞭麼,大家又開始採茶葉。
以前是外來人口沒活幹,現在是加上外來人口不夠幹。
已經放寬了外來人口入京兆府的檢查,只要不是被下了海捕文書的人,有沒有戶口和介紹信都無所謂。
來吧,幹活,賺得多。
畢構發愁,他以為需要他來安排人手,李易出姜苗和技術,雙方對半分。
實際上李家莊子已經派人拉著用棉被蓋好的姜苗出發了。
李隆基早上去開完朝會就回來了,他其實不想去,沒什麼大事情。
王皇后給他推出去的,告訴他不去不行。
今天不去,明天也可能不去,時間長了就會養成壞習慣。
李隆基就去了,簡單地開完朝會,把奏章扔給高力士批,他不管。
他其實更想把奏章拿回來讓李易批,保證又快又好。
回來的路上他看到李家莊子出發的隊伍,進莊子找到李易:“不等戶部安排?”
“戶部?老畢?他找不到人手,人的思維模式不一樣,他以為京兆府沒人會愁。”
李易壓根沒指望別人,這等小事兒,隨手便處理好了。
“易弟有人手。”李隆基也覺得不好找人。
“當地有人,那裡窮,當地人喜歡養羊,養山羊,越是土地貧瘠的地方,山羊越多,好養活。”
李易介紹另外地方的人怎麼生活,山羊吃草刨根,對土地植被破壞性大。
山羊又比綿羊好養,用山羊皮製作的衣服更值錢。
當地人會一年四季養羊,偶爾種一點菜,日復一日。
再趕著山羊去賣,賣的時候希望糧價低一點,再低一點。
李隆基沒去過那邊,別看距離很近,他比較好奇:“不種莊稼?”
“今年會種,種大豆、高粱,因為有水了,打的井深一點,只要你不阻攔他們,他們會自己壓水、挑水。
有時候百姓需要的是指引,你告訴他們如何做。但凡有點改變生活的希望,他們就努力。
當若是放在長安城中則不同,遊手好閒的人依舊存在。”
李易當然知道人性是什麼樣的了,唯一慶幸的是,國人比別的人更聽話。
李隆基發現自己又被教育了,他笑了:“羊吃不吃薑長在地面上的苗?”
“吃呀,不過養羊的人會約束好,他們不敢叫羊把姜苗給吃了,正如不會允許羊吃西瓜秧子。
我敢打賭,以官方和李家莊子名義種的東西,當地百姓會偷摸幫忙看守。
等西瓜成熟,他們又會偷摸吃,包括種的姜,僅僅是吃,不拿去賣。”
李易也笑,他就見過,有家在葡萄園附近的人,葡萄園周圍若不打圍欄,附近的人就幫忙照看一下。
等葡萄成熟了,保證偷,偷幾串拿回家吃。
那都是什麼時代了,更不用說現在。
東西種在那裡,沒人管,百姓看著擔心長不好,那不可惜了麼,很樸實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