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考試依舊進行著,需要考兩天的學子,晚上吃飯的時候,使勁吃。
比起外面的天冷,考場中有地暖,還有嶄新的被褥、枕頭。
考間比較大,不像明朝時候那麼苛刻,躺著不舒服、坐著不舒服、站又站不直。
現在的考間待遇好,隨便躺,還能翻一下,再翻一下就掉地上了。
考生願意晚上答題,有柴油燈,不答題就跟巡考的說,關了等。
旁邊有固定的監考,輪換著過來盯梢,以免有人作弊。
還有流動監考,不一定什麼時候就過來。
晚飯是雞肉餡的包子,有黃瓜蛋花湯,還有一碟芥菜疙瘩鹹菜,很少。
不然吃鹽吃多了,晚上會渴,喝水多,拉肚子。
監考的人就比較累了,他們要負責碰考生。
有的考生打呼嚕,只要一打呼嚕,他們就碰一下。
李隆基一家回到興慶宮,他自己出來,到考場看考生情況。
以前他不管的,也不像宋朝和明朝的時候還有什麼殿試,直接就是吏部管。
歷史上開元時期一段後,吏部不管科舉,改成了禮部。
現在李隆基要看看,他知道,最近幾年的科舉考生要肩負起大唐的重任。
“陛下!”
“噓!”有人打招呼,李隆基把指頭放在嘴前噓一下。
他穿著便服,背個走在一個個考間的前面走過,不看捲紙,也不問話。
身邊只有兩個人,一個是郭子儀,一個是郝靈荃。
郝靈荃當上將軍了,不是大將軍,只是從三品,一直跟郭子儀學習兵法和治軍之道。
他本身武力值就很高,不然哪敢去敵人控制的地方玩策反。
兩個人,加上李隆基本身的戰鬥力,學子們沒那個本事傷害到李隆基。
李隆基走著,突然發現一個人在那裡吃東西。
吃一小口,就不吃了,繼續寫。
李隆基站到旁邊看,在寫時務策。
今年時務策五道題,進士科的。
一問吐蕃軍事策,二問突厥新領策、三問契丹貿易策、四問渤海交流策、五問廣州市舶策。
跨度很大,許多人都不知道契丹、渤海和市舶。
此考生在寫市舶策,眉頭皺成個川字。
李隆基站到他面前,他都沒感覺,一心全投入進去了。
寫:海貿之利,在乎稀奇;海貿之需,在乎互與;唯大唐尋常之魚,換別地奇方之漁。故天道不齊,人道有餘。增減不虞,得獲幾許……
寫著寫著他就停下了,不知道該怎麼寫。
李隆基看著有意思,小聲道:“餘貨換去,缺者補遺。求不在己,多為蠻夷。凡市交得益,必往來成積。”
“對,對呀,就是,厲害了我的仁兄。”此人覺得說到了自己的心裡,趕緊寫下。
寫完,猛然抬頭,發現情況不對。
臥槽,考科舉還有人打輔助?
“繼續寫,別看我,趁著有感覺,快點。”李隆基催促,別聽呀,停了思路就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