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我看過村子裡的大家的茅廁,選擇的是貼在路邊建,這點很好。”
到村正陳墨家,周長鈺先說廁所修建的位置。
村子裡住戶一律把廁所修在了對著道的路邊,而不是院落的後面位置。
主要作用有三個。
一個是防賊,想上廁所的時候在路邊門口的位置,有外人來了回知道。
第二個是避免家中的孩子總喜歡往角落鑽,掉進茅坑裡。
第三個則是掏糞方便,直接就掏出去挑走。
“要改地方?”陳墨看中的是周長鈺李家莊子人的身份,對方說改,他會動員村子裡的人改。
“不用改地方,但應該抬高茅廁的高度,下大雨的時候不讓雨水灌進去後再流淌出來。”
周長鈺經過調查,發現廁所的地方矮,遇到大雨倒灌,糞便流出來,路就不好走了。
即便路邊挖了排水渠,排水渠通向河裡,汙染比較重。
加上夏天蚊蟲多,人容易生病,同時影響生活質量。
“工程量大嗎?幹多長時間?”村正陳墨考慮大家的空閒時間。
“正好是春耕前的積肥階段,糞坑要掏乾淨,去堆肥。只要建一個公共廁所解決最近幾天的生活問題,就很快用原來的坑把新茅廁建好。”
周長鈺拿出來他畫的圖給陳墨看。
原來的茅廁的糞坑填一部分,周圍加高,最上面放一口大陶缸。
這樣就是用原來坑的一部分和地理位置,堆高廁所的地面高度。
“加一口大缸後就不會滲透,同時更有利於發酵。雨水除非太大,不然無法倒灌。大家不容易生病。”
周長鈺介紹工程量,不大,不影響村民的正常生活。
“大缸貴嗎?”旁邊的陳老三考慮到成本問題。
“我打算以村子加強民眾衛生健康安全意識的名義向戶部申請補貼,不過不能直接送戶部。
大家知道,我不是東主,我沒本事請戶部尚書到家裡隨便吃頓飯。
我向縣裡申請,縣令綜合考量,看為民眾提供大缸後百姓的健康有了進一步保證是否划算。”
周長鈺沒想過叫村民來承擔,村民負責挖和建就行。
“這事朝廷還管?”陳老三覺得屬於自己家的問題,官府憑什麼給出錢?
“三大爺,我們不生病,幹活就多,幹活多收的糧食多,冬天種大棚交的稅多。
給朝廷增加了稅收,朝廷拿出來一部分給我們,稅,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是這個理兒。”村正陳墨點頭,對,村子種大棚蔬菜交稅。
村子去長安和縣城買東西,商家交稅,商家交稅後會抬高價錢,自己買東西就是交稅。
陳老三想一想,跟著點頭:“對,不生病,咱們才能多做事,病倒了少幹多少活兒?一家都拖累了。”
“既然如此,我去申請了啊,陳伯幫著在村子裡的說說。”周長鈺進行下一步。
“縣裡能答應嗎?”陳老三表示擔憂。
“縣裡也有李家莊子的人,這事在理兒,怎麼不同意,小心李東主彈劾他們。”陳墨覺得沒問題了。
李家莊子的村官,向李家莊子的縣官要缸,還合情合理。
憑藉縣令和縣丞,他倆敢不答應?
“好,我就能幹,兩天的活兒,兒媳婦要奶孩子,不幹活。”陳老三感覺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