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易,你讓老夫高看一眼。”畢構已經決定了,回皇城和姚崇說,姚崇是兵部尚書。
“謝謝哦。”李易沒有任何被誇讚後開心的模樣。
“據說你很會練兵?”畢構又提起個事情。
“不行,我只能練練羽林飛騎。”李易聳肩攤手。
畢構:“……”
他深吸一口氣,緩緩吐出來,感覺還能堅持後,出聲:“各地兵員到太白山輪換,後勤是個問題。”
“後勤的問題找後勤,跟我說有什麼用?我還能在他們去邊關打仗的時候跟上去?他們自己要練。”
李易拒絕,他不想自己負責之後,正規的軍隊懈怠。
“老夫是讓你教他們後勤。”畢構重新組織一下語言。
“後勤還用學?打仗的自然曉得如何安排後勤。”李易還是拒絕。
“比如說你莊子包包子的速度和穿肉串兒的速度,別人便學不來。”
畢構已經知道李家莊子怎麼操作的了。
“你說小技巧,這個……等軍隊真過來訓練時,莊子有的東西會傳授。”
李易答應下來,莊子裡各種小工具多。
比如從鍋裡往外拎罐子時候的夾具、搓黃瓜絲的擦絲板、絞餡的機器、刮魚鱗的小刷子……
他以前的時候網上什麼都有,別看工具小,卻好用。
還有腳踏式送風機、摺疊支架、洛陽鏟、多功能軍工鏟、塗了膠的摺疊水桶……
一直部隊的後勤隊伍裝備上,當然節省時間了。
像摺疊桶,比水囊好用多了,一次可以裝很多水,本身重量輕。
“我應該拿出來賣。”李易想到莊子裡的好東西,發現沒有轉化成商品。
“你賣,吐蕃人會學去。”畢構要阻止。
“打仗的時候老畢你確定我軍不會遺漏?百姓家庭生活中正好能用,別人學,學容易,造有難度。”
李易不擔心,有的產品需要螺絲。
看到螺絲,吐蕃人會以為是鑄的,而不是用攻絲機制作的。
“待老夫回去問問。”畢構無法確定情況,只知道李家莊子想賣什麼,必須要研究一下。
似乎李易隨時都能拿出個軍事利器,萬一不小心給賣了可咋辦。
“好,老畢你慢慢問,我琢磨琢磨,還有什麼好東西,等軍隊過來,給他們裝備上。”
李易無所謂,賣和不賣,對莊子的財政無影響。
畢構放下心,李易答應,自然不會偷賣,這點可以相信。
他繼續看外來務工者的隊伍出發,那些人離了莊子,收入定然減少。
李易總能給他們找到合適的工作,他們自己還勤奮學習。
畢構認為外來務工者們過了今年,考科舉不行,當個小書吏還是沒有問題。
尤其是到村子裡給孩子們啟個蒙,為村民寫寫信、讀個告示。
告示以後可以落實到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識字。
畢構看了片刻:“小易,外來人員中的男人去水泥廠,女人還要找工作?”
“有工作,製造欞窗,現在用的是直欞窗,還可以變成橫欞窗,我要製作的是百葉窗。”
李易早有準備,一個活計結束,立即安排下一個。
始終讓這些人有收入,他們此刻重新擁有了戶籍。
落戶到京兆府萬年和長安兩縣,不交稅了。
他們沒有土地,當免除了庸和調之後,一錢不用給朝廷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