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帶著系統來大唐> 第七百九十七章 不修險關謀多地(第二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九十七章 不修險關謀多地(第二更) (1 / 2)

“修這麼多的都督府,朝廷……”李隆基一說要重置都督府,首先想錢的問題。

話沒說完,他反應過來。

“修,置。朝廷有錢。”李隆基有種睥睨蒼生的感覺。

去年賺到的稅和租子,今年還沒想好怎麼花,太多了。

群臣們因錢而苦惱,一下子富裕,不會過日子了。

據李隆基得到的訊息,群臣準備今年地方只要上報說修水利和修路,就給撥款,不用當地管百姓要錢。

徵發勞役,要給百姓吃好,工具官府提供。

不然怎麼辦?錢那麼多。

等今年河南府收稅、多收租子,新的秈稻大量種植,錢更多。

公廨錢都停了,用不著朝廷拿出來一筆錢往外放貸收利息。

有錢,就是有錢。

“易弟,從今往後,朝廷再不需要公廨錢。”

想到不需要往外放錢即能解決朝廷財政問題,李隆基十分自豪。

李易看看李隆基:“三哥,這個……公廨錢吧,還是要放,降低利息,年利率不要超過百分之十。

不限制數量,不給地方任務,賬要記清楚。

再經常派人巡查情況,以免有地方官員透過假放公廨錢而真放高利貸。”

“為何還要與民爭利?”李隆基現在想起來不應該與民爭利的事情了。

“利息高則爭利,利息低卻是讓利。百姓有缺錢的時候,朝廷利息低,管朝廷借錢,則不用再借高利貸。”

李易就說這一句,他相信對方的智商夠用。

李隆基頷首:“查,應查。”

他明白了,朝廷公廨錢放到地方,什麼都不要求,年利息百分之十。

地方專門用來放貸的部門會虛立個名目,說借出去了,借了一千緡。

等年底給一千一百緡,實際上他們拿著一千緡以百分之三十的利息給放出去,年底自己賺二百緡。

甚至是需要錢的百姓借不到朝廷的錢,地方放貸的人卻能借到,再用借來的錢給需要的百姓放貸。

“三哥,你看,現在此處有個渝關,很險峻,若是往動挪六十里,一邊連海,一邊連燕山,築城為關。”

李易重新把話題說到河北道北部地區上。

他說的是明朝的山海關,原來的渝關沒有山海關好用。

李隆基看地圖,腦海中出現城關的樣子,感興趣了:“可是好修?需動用多少人力?”

“用船拉水泥過去,混凝土修比較好修,不過……修不修無所謂,大唐不需要用山海關來防禦。”

李易又把自己修山海關的提議給否了。

明朝修山海關為了對抗成了氣候的東北地區的國家,現在沒成氣候。

何況當國家不行的時候,什麼關能護住朝廷?

“真正的強大在於百姓的好日子和民心。有許多冗官,等著排隊安排官職的人。

派出去在全大唐清丈土地,為將來全大唐取消庸調作準備,會增加許多人口。”

李易不想修山海關了,轉而說起將來的事情。

大唐的百姓有許多逃戶,隱匿起來的沒有戶籍的人,對大唐的經濟發展幫助小。

他們不敢進行過多的社會交流和生產,只守在一個地方生活。

朝廷的官員還多,二百二十個學子考上了,皆為甲第。

朝廷上哪一下子找到合適的位置安排?原來位置上的人如何處置?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