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楊環晉和黃賢榮被安排到單獨的小院子裡。
畢構有單獨的院子,他今天不回去。
他回家,明天早上從家到興慶宮上班,比從莊子到興慶宮遠。
他家住懷貞坊,往興慶宮走,需要走十六里左右。
從李家莊子到興慶宮,算上過橋和斜的路,八里。
若不是知道陛下不允許,畢構都想把家搬到李家莊子了。
而且上早朝,他不想折騰家人給做早飯,需要早起到外面吃。
或遇到挑擔子、推車賣早餐的人打包帶著在車上吃。
外面賣的吃食能比上李家莊子的食堂飯菜?
畢構帶著奏章來的,在書房中批閱,把需要給李隆基看的整理出來,寫上自己的見解。
快到子時的時候他才忙完,收拾好了,去浴室。
院子中有管子連線莊子上的浴池,然後是淋浴,沒有浴缸,怕有人倒浴缸裡來不及救。
他調整好冷熱水,沖洗一番,用浴巾擦乾淨,回臥室,換睡衣趟床上。
“神仙般的日子啊。”畢構嘟囔一句後沉沉睡去。
……
十月六日,天上又下起了小雪,風倒是不大。
鹽幫的人帶著大大小小的行李從安邑坊搬出來,進到住宅樓。
住宅樓中有煙道,還有蜂窩煤爐子,沒有做飯的地方也沒有廁所和浴室。
點燃蜂窩煤爐子接上煙道,屋子裡能維持個十六七度的樣子。
對於蜀地來的人講,這個溫度可以,比在益州暖和。
益州的冬天不是很冷,屋子裡的溫度比外面高一點,一般是零上六七度到十來度,比較潮溼。
不燒炭火盆,這個溫度大家都是常年住下來的。
長安和大唐其他的地方其實都一樣,百姓們能挺,有錢人家有銅的手爐和炭火盆。
鹽幫的人住在安邑坊的時候有火炕,溫度高,但“”買煤,花錢。
換到李家莊子前面的樓,免費,包括吃的。
最為重要的是……
“給我碗,我來一點,別搶,嘶~哈!”
“辣,爽!”
“出一身汗,舒服。”
搬家過來,他們在聚居區的地方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