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報啦,灞水李家莊子收購破爛的衣服、沒用的紙。安德坊馮家招工收高粱。”
“賣報,李家莊子收東西了,灞水碼頭有一批新到的果乾,批發零售。”
“賣報,李家莊子要破布和廢紙,林氏金銀鋪子收老舊金銀飾品。”
報童們又一次揮舞著報紙邊跑邊喊。
喊的內容不只是李家莊子需要的東西,還有其他人打的廣告。
主意自然是李易所出,誰想讓報童幫忙吆喝,額外加錢。
字越多加的錢越多,可以指定幾個報童,京兆府的所有報童一起喊,一個字一緡錢。
這筆錢李家莊子拿九成,給報童分一成,一成不少了。
李家莊子拿的九成錢,大部分給報童提供飯菜、衣服。
原本家中經濟條件不好的報童現在成了家裡的頂樑柱,同時又能學到知識。
百姓們聽到李家莊子收東西,開始在自己家中尋找,看看有沒有穿爛的衣服,補都補不上的那種。
找到了,看有時間,帶著去李家莊子橋頭,喝一碗免費的湯,東西扔旁邊,走了,不要錢。
百姓只知道李家莊子需要,至於用來做什麼,他們不管。
李家莊子的人一邊撿著別人送來的東西,一邊往外運輸物資。
從典當鋪子收來的皮衣皮靴,已經加工和翻新完畢一大批了,給吐蕃那邊大唐的邊關將士們送。
第一批物資都是皮的,李家莊子免費給,運輸由朝廷負責。
第二批在加工,是軍大衣,李易那個時候的軍大衣,棉的。
棉花基本上採摘結束,幫忙的百姓賺了不少錢。
家中沒有田地的繼續在李家莊子放在外面的工坊中幹活,去棉籽、紡線、織布、染色。
軍大衣是枯草顏色又帶白色的迷彩,吐蕃那邊冬天就那個顏色。
雙排扣,左右兩邊全有進扣的地方。
風從右邊往左吹,就是右邊的一片壓在左邊上,反之亦然。
紐扣是銅的,比鐵的好用。
軍大衣可以當被子,穿軍大衣在冬天找個地方一縮,不會被凍死。
“這個兜為何放在胸口的位置?沒什麼用。”
畢構找過來,要談棉花收購加工的分配和費用。
看到很有意思的軍大衣,穿上試試,熱。
發現有三個兜,左右兩邊腰間的兜和左上邊的兜。
“放水壺。”李易拿過來一個組合壺,正好能塞進去。
“老畢你看,壺裡裝水,放在衣服裡,不容易結冰。有人射箭,射到心臟的位置,水壺擋一下。”
李易說出來他設計的初衷,把水壺當護心鏡來用。
“好。”畢構比劃了一下,覺得不錯,趕緊脫下來,太熱。
李易帶著他去看賬簿,核算一下哪些歸誰,給將士們製作的軍大衣費用由戶部承擔。
這筆錢不是李家莊子出,李家莊子會單獨製作一批東西送給前線的將士。
外面百姓看著一車接一車的皮衣皮靴被送走,好奇之下紛紛打聽。
很快得到答案,給邊關打仗的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