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軌李易暫時修不了,他大量收購鐵來製作軌道,許多百姓家中的菜刀都沒有呢。
需要的鐵軌的時候,意味著承重的東西就沉。
他沒拿出來蒸汽火車,多重的東西需要上鐵軌?
木頭的軌道就行,木頭大唐不缺,或者是水泥的。
那個礦區的軌道需要高出地面,車軲轆在上面。
道路上的軌道,用水泥修出來凹槽,馬拉著車順著凹槽跑,速度比正常的路面快。
這個時候四輪的車廂就不適合用了,容易別到車軲轆,兩個輪的只要軌道寬一點,就可以跑了。
它就像是泥土路上壓出來的車轍,後車跟著前車的車轍跑,省力氣。
車轍容易受到雨水而改變,凹槽軌道不改變。
旁邊留下槽口,有沙石進去,清掃一下就行,或者用水衝,沙子順著槽口流下去。
每隔一段路,放一個相對平坦的位置,比如岔路口,這樣車子上去,進別的道。
秦朝的時候就有這樣的路,後來大家沒錢修了,就廢了。
萬里長城,各代會修,卻從未超過秦朝,秦朝對土木工程是真的拼啊。
李易把這些事情講給李隆基聽。
“修水泥的,木頭的時間太長,下木頭要挖坑,木頭需要用桐油浸泡,有那些桐油,咱們造船。”
李隆基聽明白了,好主意,長安到洛陽的陸路修軌。
這不就是車同軌嘛,為了運輸方便。
“用水泥修,要新建水泥廠,藍田縣的礦足夠支撐咱們燒水泥用,離住戶遠一點,水泥廠煙塵大。”
李易自己的莊子無法支撐那麼大的工程水泥用量,只能分出去。
“十六衛會保護燒水泥的秘密,在外圍,十六衛不得進去接觸秘密。你那莊子又買了地,再給你安排一千戶。”
李隆基不放心其他人,李易保管著很多秘密,覺得他不夠安全,總不能自己一個皇帝親自管吧?
最後還是要放到別人手上,不如就可著易弟那裡來了。
“三哥,我新制出了一種船,一大一小,大的不算大,中等吧。後天等科舉名單公佈,你去我莊子看。”
李易發出邀請,他造的船不適合在長江或黃河上漂,小。
放在江南水鄉倒是不錯,可是人家江南水鄉的操船技術,不要這樣的船。
水少的地方船隻用槳,水面寬平又水淺的地方用篙,水道複雜的地方的人用櫓。
能用櫓的地方的人就能用槳和篙,只是人家不用。
李易拿出來的船,不需要什麼太高深的技巧,直接就上去,玩一玩,保證會。
“好,我帶孩子去檢查一下。”李隆基答應,要麼他也想去看看了。
時間一長不過,他心中空落落的。
宮女和太監低頭吃飯,不記錄陛下說的話,沒什麼起居錄。
“東主,東主你在哪?我考完了,全答上來了。”李易和李隆基吃飯聊天呢,有人大喊。
“安排一下。”李易吩咐,青松放下筷子出去。
“看他們的樣子,傍晚前,全能出來。”李易知道情況。
畢構考他的帖一大經時,他就明白今年的科舉帖那一大經是什麼,禮記·深衣。
這個特別好記,就跟他那時要是考‘山不在高……’一樣。
背得熟熟的了,多年後還能背出來個大概。
帖一大經,分成段,每一段取一次,一般分五段,全對就穩了,再看時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