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主,我們找到了,找到大熊貓了。”
十二月十日,豆芽剛剛長出來一點點,李易正帶著契丹俘虜們觀看,分享喜悅的時候,有獵戶跑過來。
老獵戶今年都五十三歲了,在大唐屬於活得久的。
叫鄭春來,他帶著隊伍出發,發現了蹤跡,還親眼看到了一隻大熊貓。
“李東主,距離遠,有個四百來裡,山都翻到那頭去了,我回來的時候借了馬。”
被派回來報信的年輕獵戶呼哧呼哧喘著跟李易說情況。
他想的是一千緡,發現大熊貓痕跡,一百緡。
確定有大熊貓,並且李家莊子的人到地方看見,一千緡。
“你先休息一下,我叫人。”李易不敢怠慢,大熊貓養的越多,分攤成本越低。
關鍵他知道怎麼養,大熊貓太治癒人了。
讓獵戶休息,李易轉身去找契丹的俘虜。
“巴察爾查,有活動,我帶你們進山捉大熊貓,快,去換衣服,有馬騎。”
李易不放心契丹的俘虜扔在莊子上,萬一他們搞出來什麼事情了呢。
“豆芽呢?”巴察爾查還惦記著那點豆芽。
“莊戶幫你們換水,等回來就能長很長了,炒著吃。”
李易理解小學生第一次生豆芽的激動心情。
由於有俘虜的拖累,足足三刻鐘,隊伍才出發。
羽林飛騎用看弱者的目光看契丹俘虜,就你們這樣的還契丹精銳呢。
巴察爾查等人感受到了那種濃濃的鄙視,低頭說不出什麼來。
自己等人確實是換衣服速度慢、整理揹包速度慢、集合整隊速度慢。
羽林飛騎一人四騎,契丹人一人一騎,需要換馬的時候,跟羽林飛騎要一匹馬。
相當於他們一人兩騎,另一騎在羽林飛騎手中控制。
他們沒有武器,想跑都跑不過三匹馬輪換著騎的羽林飛騎。
他們多帶了一個揹包,裡面裝著食物。
由五十輛車組成的隊伍出發了,救護車在其中。
隊伍向西行,不走藍田縣,距離藍田縣很遠的盩屋縣,就是有好鐵礦的地方。
從那裡進秦嶺,再往那邊屬於秦嶺南坡,果然大熊貓怕冷,在那邊待著。
兩千羽林飛騎調整著派出斥候,往來奔跑。
巴察爾查等人終於感受到壓力了,他們不是沒和大唐軍隊打過,大家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