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知道安史之亂後,大唐沒錢,然後使用了兩稅法,還有鹽鐵酒專賣。
當時的官員們不反對,反對就完了。
現在也一樣,反對收拾你,一個個官員往外放。
有本事你造反,最近幾年殺那麼多人,還在乎你們。
李隆基聽李易說得輕鬆,自己就放心。
“不知道京兆府都收上商稅,可得錢幾何。”
李隆基沒收過,想從李易口中得到一個數字。
“要看收什麼稅種,各地的稅要不要統一,地方截流多少,然後才能判斷京兆府的稅收。”
李易無法回答,試執行中,地方還沒動。
行商在一處地方交了稅,到另一個地方不能再交稅了。
需要拿著地方的票據給另一個地方的看,票據地方隨便開不行,需要留底。
李隆基一聽地方稅,同樣想到了這個問題。
“易弟,地方隨便給人開票據,商人賄賂地方官,怎麼辦?”
“好辦,我會製作一種票據,叫三聯票據,同時用蠟製作複寫紙。
每一套三張的票據上有單獨的編號,等著地方開票據的時候,寫一份出三份。
一份給商人,一份入賬,一份存根。
等到了年末或選定的結算日子時,查這個票據,扯下去一張都不行,編號對不上。
上面要加防偽的措施,別人造不了假。
到了下一個地方的時候,下一個地方記錄下來,留下日期和經手人、票據編號。
如此,一錢都別想拿出去,該多少便是多少,然後地方上留一部分用來貪汙和利民。
其他的上交到朝廷,交紙幣,路上損耗少,這玩意好做,錢我都能造呢。”
李易依舊如往常一般,隨口給出辦法。
李隆基笑著點頭,這就是自己的易弟。
同樣的問題,若是問滿朝文武,累死他們也想不出來。
對,明天上班的時候問問宰相他們,閒著也是閒著,讓他們想辦法。
吃完飯,李隆基回自己的院子批奏章。
李易去工坊,他要設計帶顏色的鉛筆,紅藍鉛那種。
不然普通的鉛筆,第一聯寫,可以擦下去,並且改寫。
不管是入賬,還是存根,查起來都費勁。
因為第一張用鉛筆寫,把第二張捲起來,先寫一個數字,落到第三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