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朝結束,李隆基叫上三個宰相,一個尚書,以及那個少府監的少監源乾曜,回興慶殿。
興慶殿裡有一個宮女在那紡線,唰唰唰的。
五個人一看,明白,這是又出了好東西。
而且無須多問,定然是出自那個莊子的李易之手。
於是五個人開始圍觀,三個宰相和一個尚書不明白是什麼意思?弄出來線了,哪裡不對嗎?
倒是源乾曜越看越覺得神奇,少府監更多的工作就是監督和統籌製造東西。
之前他就拿到了一大堆圖紙,然後製作了軍用水壺、兵工鏟、帆布包。
工匠們都說本事了得,於是他就專門去查各種現在的器械。
紡線看過,手搖紡車。
可現在這是三線同紡?這速度,簡直是在飛。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源乾曜邊看邊嘟囔。
“源少監看出什麼來了?”姚崇納悶,紡個線而已。
“姚相可知民間如何紡線?”源乾曜很自然地問。
姚崇心一抽抽,頓覺不妙,民間怎麼紡?我沒了解過呀。
“陛下,臣請叫民間紡車過來,以作對比。”源乾曜沒法指責什麼,也不敢,只得提出個要求。
“朕早有準備,來人,把民間紡車送上來。”李隆基看三個宰相和一個尚書時,心情不好了。
不懂是吧?百姓的事情都不懂是吧?
上次叫你們打穀子白打了是吧?民生的事情你們不關心,一天都在盯著什麼呢?
具體的兵事你們不知道,朕不怪你們。
水利你們想不出好辦法,畢竟很難,朕不多說什麼。
賺錢……賺錢就沒指望過你們。
可是現在又涉及到農事了,看不出來麼?一個輪子紡線你們也不曉得?
哦,還有賬目,你們就不知道弄出來新的方法?還是李易給出來了,你們才照著學。
要不朕每天不開朝會了,去李易莊子吧,至少朕問什麼,易弟能給出好辦法。
等著原始的紡紗裝置送過來,有宮女操作,眾臣終於明白是什麼意思了。
同時他們也看出來陛下的不滿。
“陛下,臣覺此物,當紡織利器也。”姚崇開竅了,連忙補救。
可惜李隆基已經失望了,他強作笑顏道:“當推行出去,以利大唐。”
“臣等遵旨。”大家趕緊把這個上升高度。
李隆基興致索然地揮揮手,自己轉身先走了。
留下的幾個人面面相覷,各有所思,然後眼神交流,似有所悟。
當天上午,就廣發告示,欲招百工之首行新物之研發,重賞。
宰相們懂了,想要好好活下去,必須把李易給壓下去。
那麼只能以百工做出好東西把李易的各種新東西給蓋住,不能再讓李易出風頭了。
而李易根本沒工夫想其他事情,他在忙著叫人搭大棚,凡是收穫完的地方,就建大棚。
原本想要浮法玻璃,就是有比重更大的液體在下面,玻璃溶液落到上面,自然就成平面。
像水的比重比油大,油在水上會形成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