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再有三天,長安過小年,再有四天,另一些地方過小年。
長安城的物價開始上升,漕運顯得更加繁忙。
平日裡百姓捨不得吃的東西,到年底才要買,割一條豬肉、買一隻雞……
有條件的人家自己製作飴糖,不會做的自然要去買。
小孩子們今年最為快樂,家中有錢了。
城外的搖煤球場地,一群人在那‘哈!哈!哦!哼!’
他們人手一個或兩個製作蜂窩煤的工具。
李易給提供的那種大的有人用,更多的是稍微細的竹筒。
工匠們發現秘密了,只要是中間帶孔,煤就好燒。
有的工匠製作出一片小的竹子連在一起,形成一個面的工具。
直接放到和好的煤堆上猜,猜幾下,拿起來到空地一磕打,一堆迷你蜂窩煤出來。
這還搖什麼煤球,直接扔爐子裡便成。
缺點是工具易壞,竹子的遠比不上鐵。
“那邊為何還有搖煤球的人?”隔了幾日,裴耀卿再一次溜達到此,指一處地方問。
“城中有人家不願燒小蜂窩煤,一筐煤球漲了兩到三文錢。”衙役知道情況。
裴耀卿想了下,說道:“其他的工匠可能找到替代品做出李家莊子那等可以拎著走的爐子?”
“做不出來,只能用泥爐來放蜂窩煤,沉重,除非是放車上,李東主做的爐子價錢太高,有錢人家許是願用。”
衙役給出個回答,嘆氣,如今衙役也開始為百姓著想了。
一個新的東西做出來,百姓能不能用得起,才最為重要。
“也罷。”裴耀卿自己想不出辦法。
“明府,不如去問問李東主。”衙役出主意。
裴耀卿搖頭:“但凡他能做到,必然不會不說。”
“也不一定,李東主有時想不起來。”衙役始終覺得沒有李易解決不了的問題。
***
李易此刻正在解決問題,解決孩子們的問題。
莊上的孩子年歲不等,鞭炮製作出來了。
八歲以上的孩子一人分了一百個小草鞭,很細,用竹管插著炭條點。
自己莊子孩子玩,沒有給鞭打上辮,直接零散,不然還要拆。
有了小鞭的孩子拿著四處放,啪一聲,又啪一聲。
更小的孩子不開心了,他們也要玩,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