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耀卿在旁聽出來了,牡蠣殼是藥,同時還能當一種好的肥料。
“莫吵,當本官不存在?”裴耀卿瞪眼,我這長安令的官服穿著,你們太醫署和宋王府的不看在眼力,我不說什麼。
擺攤的你也不多瞅我一眼,我是不是平日裡對你們太溫柔了?對,溫柔,易弟那裡聽來的。
不對,這事跟易弟有關係。
太醫署的人先說:“好教明府知曉,牡蠣肉和牡蠣殼皆為藥,可單獨用,亦可配伍。
我等不要牡蠣肉,只要殼,可醫盜汗、男女下疾,胃中疼痛,太醫署要拿去試藥。”
“記在哪裡了?”裴耀卿問一下。
“牡蠣神農本草便有,殼,李東主給出的本草綱目中有寫,殼更易儲存。”太醫說。
之前的神農本草經裡寫有牡蠣功效,不過可以用其他的東西代替,而且上哪找那麼多牡蠣。
關鍵是牡蠣吃不好容易吃壞肚子,除非是在海邊。
運輸途中壞了呢,染了邪呢?
現在大量的牡蠣被運過來,肉的話,誰生病了,對症叫誰去買了吃。
殼,拿過來刷洗乾淨,就儲存起來。
“給我錢我給你們殼,你的殼給我還回來。”擺攤的人找到商機了。
“果然是車船店腳衙,無罪也該殺。”一個太醫怒了。
衙役們更怒,我們招你惹你了?
今年我們老老實實、本本分分,誰都沒欺負,憑本事拉投資賺的錢。
宋王府的人把麻袋口開啟,對著擺攤的人說:“拿吧,覺得我從你這收了多少你就拿多少。
但是,你想好了,拿容易,以後再想買牡蠣可就……”
“明府,他嚇唬小民。”擺攤的人不敢伸手,找裴耀卿告狀。
吃牡蠣的人左右看看:“我是不是可以拿著回家吃?我不扔殼有人抓我沒?”
裴耀卿無奈嘆口氣:“該是誰的就是誰的,不是還能運來麼?太醫署的別為難辦事的人,本官去給你尋一些。”
於是晚飯之前,李易剛從解剖室出來,就看到裴耀卿和大哥在一起說話。
兩個人似乎答成了什麼協議,至少裴耀卿看上去很滿意。
“明府晚上還回麼?”李易沒去問兩個人說什麼。
他看看天,要是吃完飯,再匆匆趕路回長安,路上車軲轆要是壞了,黑燈瞎火的怎麼修啊。
“在這住,勞煩易……一次了。”裴耀卿鬱悶,我怎就不能大大方方喊易弟?
“無妨,旅遊的事情有眉目了?”李易惦記他給出的方法。
若是長安縣照著做,他增加壽命。
“派衙役出去與各村的族老和村正們說,路遠的還未回來,冬天晚上不適合趕路,倒是路用爐渣修得不錯,遠處有雪有冰的,馬車下面加雪橇,都說好。”
裴耀卿說一下情況,又順口誇一誇李易。
百姓確實得利了,爐渣春天不怕雪化,夏天可頂大雨,吸水然後日頭一曬就幹。
即便是下雨,走在上面鞋子也不會被泥給沒了。
冬天不用說,防滑。
“開春後要以耕種為主,尤其是一些作物先育苗,並不是所有的作物都是直接撒種子好。”
李易怕村子耽誤農耕,吃飽了才不會鬧事。
每一次朝代的更迭基本上都是與糧食有關。
一個是出產少,遇到自然災害,尤其是小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