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王皇后吃了李易親自做的雪綿豆沙、鐵板羊肉、紅燒牛尾巴、春天干制的香椿芽炒的蛋,再喝一盅魚湯,帶上那摞紙和李隆基走了。
說是幫李易送到平康坊,順便帶走全部米花糕。
李易送到河邊,回來摸著一個五歲的小丫頭腦袋:“別哭,咱再做,不就是米花糕麼,明天就有。”
小丫頭抹一把眼淚,點頭。
伸出小手,比劃兩個指頭:“要,要兩塊。”
“給你五塊。”李易趕緊主動加量。
於是小丫頭高興地跑了,跟小夥伴們說明天有很多米花糕吃。
一時間,莊上的所有孩子都快樂起來。
回到宮中的王皇后和李隆基同樣快樂。
趕緊叫人謄抄,原本要留下,抄完的送到平康坊。
姚崇作為首席宰相,一句話都未說,陛下願意去李易莊子就去吧。
他明白,攔不得,真敢勸諫,陛下一定問政,若自己答得沒有李易好,勸諫不讓陛下出去的目的是什麼?
姚崇承認,不敢跟李易比。
這世上有幾個人可以應對所有問題,並且給出好的答覆?
人家少年東主就能做到,不管什麼時候問,不管問的是什麼,隨問隨答。
強得不講道理了,哪有這樣的?還叫別人活不活了?
所謂知兵事,是指調兵和對整個國家兵源體系進行分析。
結果到了少年那裡,他居然練兵。
農事更不用說,莊子的作物長的就是比別處好。
然後少年一看,啊,收割費勁是吧?做個東西。脫粒麻煩是吧?做個東西。脫殼耽誤時間是吧?做個東西。
牛冬天養膘不容易,弄出來一個青儲。
昨天據說是宮裡的銅鏡不好用,就做個照人毫髮畢現的琉璃鏡,宮中已經傳遍了,欲求一面而不可得。
“這他孃的。”姚崇忍不住說了句髒話。
“不行,明天老夫去莊子,有事詢問。”姚崇不得不違心地作出決定。
他不想去找李易,但確實有事,自己難以決定。
關鍵是右邊的肩膀後面疼,過去看看,太醫署的按摩博士給按了,還是疼。
右胳膊抬起來往左,一動就卡住,疼得受不了,怕不是有什麼惡疾吧?
“我也去。”張說跟著說,他近兩個月眼睛看東西有些模糊,吃了明目的藥,效果不好。
“道濟,你後天再去吧,一起去不好,我先看看胳膊。”姚崇勸。
“你上午去,最多吃個午飯,別多呆,我下午去。”張說不答應,換個時間差。
“我還想午睡呢,他那有暖氣了,天冷。”姚崇說道。
“宮裡已經加火牆了,政事堂一點不冷。”張說反駁。
“是不冷,我家中也盤了炕,還是李東主給的圖,晚上屋子中間還加立爐,我找人守著,可不能天不好的時候倒煙中炭毒。”
盧懷慎像幽靈似的突然出聲。
“李易不是說了麼,不壓火就不會中炭毒。你家中又不缺那些煤坯。”姚崇說。
以前盧懷慎很怕姚崇,現在不同了,他直接懟回去:“就是不壓火,不得加石炭麼?不守著就燒光了,冷!”
“對!”姚崇從牙縫裡擠出來一個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