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那些村民,還是程狗蛋,一個個都跪伏在地上,有些瑟瑟發抖。
這可是明公主。
得仙君庇護的明公主。
明公主的名聲在民間,比太子皇子都要好用,畢竟是仙君庇護,如今的大唐,哪戶哪家沒有供奉仙君的牌位。
“此地之事,首錯在你。”武曌看向程狗蛋,直接說道,“你得富貴後,雖無害人之心,且有回報家鄉之意,卻反而激起民憤,此事要解,當責令你離開此村莊,再派遣一官員至此,恩威並施,教化百姓,不出五年,可息民怨。”
武曌給出來的辦法,簡單粗暴。
讓這個人離開陸家村,使得村民沒有嫉妒,怨恨的物件,然後再派遣官員教化。
這個辦法切實可行。
但是,夫子在聽完了之後,卻皺起了眉梢。
“明公主認為,此事首錯在程匠?”
“的確如此。”
“但程匠何錯之有?”夫子更加不解,“程匠自三年前考取匠級,得來官身,則一心為村,先是為村修路,再欲教化村子,調節衝突,所行所為,皆是為善。”
“沒錯。”其餘的學子也同樣開口,“分明就是此地刁民,不知感恩,反而詆譭中傷。”
“若是換一處民風淳樸之地,程匠可為村中善官。”
“無論如何,也不應該是程匠的錯。”
“明公主之智非我等及,但此事確實不懂。”
“......”
這一句句話,都讓那些村民們臉色泛白,渾身發抖,卻根本不敢說什麼。
等到眾人全部說完。
武曌才不緊不慢的說道:
“若論律法、道德,他的確無錯,但事情因他而起,結果卻是民生怨恨,厲鬼叢生,此事怎可言其無錯。”
一句話,不少人都是皺起了眉梢。
道理似乎有些道理。
但很多人仍然無法接受。
“明公主此言,豈不是隻看首尾,而不看過程。”夫子面帶些慎重的說道。
“就算是看過程,也是他的錯。”武曌十分平靜的說道。
“明公主恐怕不知,程匠所為,亦是恩威並施,乃治民之法,只不過,此地村民心生嫉妒,才有此事。”夫子再說道。
程狗蛋在發現自己遭人怨恨之後,不是沒有想過辦法。
他開始調節村莊內的衝突,就是有人在背後指點。
只是,這種手段如果換一個外來的官員,或許會有用。
但他來做,卻是適得其反。
只因為這木匠家在發達之前,就被村民鄙夷,畢竟士農工商,工排在了農後。
而現在,這“區區的低賤木匠”一下子就排到了所有人前,當了官,還發了財。
自然遭人嫉妒。
“他之錯,在於既然是不可為,甚至適得其反,為何還要再管。”武曌正色道,“應該要甩袖而去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