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儀肩負著撫慰諸蕃,輯寧外寇的朝廷使命,在工作中積累了大量處理邊務的經驗。他對轄區內外的地理形勢都要進行實地踏勘,對山川險異,行軍道路等,都做到了然於心。對於轄區內的烽瞭望,邏衛偵查,邊兵操練校閱,營壘修繕等軍務,也都勤加督查。
他深知邊疆安寧對於唐王朝的重要性,關係到唐朝政權能否維繫。既要發展好唐朝北疆朔方軍的軍事作用,又要處理好唐朝與回紇的關係,維持北疆的穩定。
郭子儀肩負著這兩大重任,殫精竭慮,苦心經營。
而正是這些在邊防要塞多年的工作經歷,讓郭子儀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為他日後在唐朝政壇上大放異彩打下了基礎。】
【天寶八年(公元749年),郭子儀任橫塞軍使。
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郭子儀改任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兵馬使。但在這一年,郭子儀因母親去世而去職返家守孝。】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亂爆發!】
【安史之亂的出現,是由於唐玄宗李隆基專寵楊貴妃,不理朝政,大唐朝廷十分腐敗。
而李隆基又在邊鎮設十個節度使,共擁兵近五十萬,但中央禁軍卻不過十餘萬人。
節度使後來又兼管行政和財政,權力很大,逐漸發展成割據勢力,終於導致了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和進行的叛亂戰爭。
安祿山,本姓康,是營州柳城混血胡人,母親是巫婆。他年少喪父,隨母改嫁到虜族將領安延偃家,因而改姓為安,字祿山。
開元初年,安延偃攜帶他投歸了唐朝,在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的部隊裡做事。
張守珪見他作戰勇敢又有智謀,就把他收為養子,並推薦給朝廷。】
【天寶元年,御史中丞張利貞到河北採訪,安祿山對他百般諂媚,並拿出許多金錢結好張利貞的左右人員作為私恩。
張利貞入朝,稱安祿山有才幹,於是李隆基便任用他為平盧節度使兼任柳城太守,這讓安祿山有了入朝奏事的機會。】
【安祿山入朝後,他的奏對很符合旨意,玄宗李隆基很欣賞安祿山辦事幹淨利落,於是遷升他為驃騎大將軍。
第三年,安祿山又兼任了范陽節度使、河北採訪使。】
“安祿山也配驃騎大將軍???”
“東漢末年那些手握重兵的州牧們還不能讓唐玄宗警醒嗎?他竟然給了節度使如此大的權利,這是自己在給自己挖墳啊!”
“藩鎮割據,尾大不掉我彷彿又看到了亂世到來前的虛偽繁榮。”
【這時候,大唐朝廷由奸相李林甫專權。
安祿對他大肆賄賂,李林甫也正好嫉恨儒臣因戰功提升可能對自己不利,於是便勸玄宗大批啟用蕃將,李隆基因此也對安祿山更加寵愛。
安祿山內心狡詐,而他表面上卻故意裝作愚蒙不敏以掩蓋其本質。
李隆基讓他去見皇太子,他故意不叩拜,左右官員指責他,安祿山卻說:“臣不識朝廷禮儀,皇太子是何官?”
玄宗李隆基笑著解釋道:“我百年後皇位將會交給他。”
安祿山這才連忙謝罪道:“臣愚蠢,只知天下有陛下,而不知有太子,罪該萬死。”
只這一句話,就把李隆基哄得開心無比。】
【安祿山令麾下劉駱谷居住在京師,為他窺伺朝廷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