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選賢任能,法簡政寬,使百姓各安其業。
王猛用人唯才是舉,只要你有才能,就可以出來做官,這點卻與曹操類似。
在用人這方面,唯才是舉還是德才並舉,各有各的好處,也各有各的弊端。
但在王猛這裡,他選擇了唯才是舉。
不論是氐族貴族,還是落魄的寒門,不論是和王猛有前仇舊恨,還是和王猛關係要好,只要有才能就能得到任用。
反之,只要你沒有相匹配的才能,關係再鐵也得不到重用。
在民生上,王猛勸課農桑,開放山澤,興修水利,改進耕作,以致田疇開闢,倉庫充實。
人才充足,百姓安居樂業,前秦的國力也越來越強大,最終統一了黃河流域。】
【四、無解的陽謀,金刀計。
說到歷史上極為著名的“金刀計”,那就不得不提起慕容垂。
慕容垂乃是前燕皇帝慕容儁的弟弟,他是燕國的戰神,一生從來沒有打過敗仗。
可惜的是,他遭到了侄子慕容暐的猜忌,因此無奈之下,最後選擇出逃來到了前秦,投靠了前秦的皇帝——苻堅。
王猛自然看出了慕容垂的厲害之處,知道他不是一個甘心於寄人籬下的人,如果留著他,早晚會成為前秦的敵人,於是王猛便多次勸說苻堅誅殺慕容垂。
可惜,苻堅是個仁義之君,他覺得人家慕容垂落難前來投靠,那是看得起自己,哪能這個時候下手呢?
而且當時還有許多其他人投靠自己,如果殺了慕容垂,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不良反應,於是苻堅多次拒絕了王猛的請求。】
【既然苻堅不願意殺,那我就給你製造機會!於是王猛心一橫,想出了一套堪稱完美的離間計!】
【在攻打洛陽之前的那一天晚上,王猛來到了慕容垂的府邸拜訪。
要說王猛是以什麼理由登門的:一來兩人都是深受苻堅看重的重臣;二來這場戰役還有一個跟慕容垂有關係的人要跟隨,那就是隨著慕容垂一起來投奔的長子——慕容令。
慕容垂看到貴客登門,自然是要熱情迎接,為了讓王猛能多多照顧自己的兒子,當晚便設宴為王猛餞行。
酒過三巡之後兩人都有了醉意,在相互“推心置腹”之後,王猛情難自已地說了這麼一句話:“今當遠別,何以贈我?使我睹物思人。”
猛然間聽到王猛的這個要求,慕容垂哪裡有準備,一時之間沒什麼能拿得出手的貴重物品,情急之下,當即解下腰間的金刀贈送給了王猛。
王猛“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接過了金刀,甚至還連連告謝,此時的慕容垂哪裡能想到:這不是自己交到知己的開始,而是將自己送上末路的開始。
這把金刀是慕容家祖傳的物品,相當於一個信物了,所以完全能想象到,王猛有金刀在手,幾乎就可以為所欲為了。】
【等到大軍出發以後,一個叫金熙的人拿著金刀找到了長子慕容令。
金熙是這場計謀中非同尋常的一個節點,他是慕容垂賬下的親信,王猛將他買通,讓他去找慕容令。
金熙將金刀交到了慕容令的手中並告訴他:“你父親讓我帶來口信,他之所以投奔秦國就是為了暫時避禍,但是王猛是個心胸狹隘的人,他想除掉我們,苻堅表面上以禮相待,實則背地暗自謀劃。”
“現在燕國君王已經後悔了,你父親早就開始逃亡了,事情發生得突然來不及告訴你,現在你趕緊拿著金刀去匯合,千萬不要耽擱!”
金熙是自己父親的親信,而且他還是拿著父親從不離身的金刀。
所以慕容令對這件事沒有絲毫的懷疑之處,他想著畢竟燕國是慕容家耗費心血經營的,父親戀舊也不是不能理解。】
【收到金刀和傳信後,慕容令又拿出了那個千年不變的藉口——出城打獵為由,開始逃往了燕國。
王猛這邊一確認慕容令逃跑後,當即就將訊息傳回了長安.
身在長安的慕容垂頓時嚇得魂飛魄散,他心知不妙不能再待在長安了,於是連忙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