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3章 文武雙全寇老西 (1 / 2)

【自從宋朝建立以後,歷代帝王為了鞏固統治便都把主要精力和力量放在了對內鎮壓方面。

北宋的前兩個皇帝,太祖趙匡胤、太宗趙光義均把外族入侵視為“盱腋之患”,而把人民“謀反”和軍事政變,看作“心腹之患”。

因此,趙宋王朝的一系列法度,大多是針對防範內患而制定的,甚至為了預防武人叛變,極力鎮壓武將、削弱士兵的戰鬥力。

這樣一來,北宋士兵哪還有多少戰鬥力。

宋朝政權大部分力量都消耗在對內控制上,而對於外部強敵契丹,卻表現得異常軟弱。】

劉徹見此忍不住調侃道:“呵呵.恐怕這才是大宋被叫做大慫的真正原因吧。”

朱棣忍不住嘆息了一聲,道:“可惜,寇準對外有功,最終卻也落得個悽慘而死的下場.”

朱元璋面無表情,說道道:“宋朝那些對外有功的人,幾乎都沒有什麼好下場。”

“宋人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只是可憐了嶽武穆這等忠貞之輩啊,唉”

【我們都知道,整個宋朝期間,他們的主要對手先後是遼國、金國和蒙元帝國,而遼國的建立者正是契丹。】

【唐末五代時期,中原軍閥四起割據混戰,而北方的契丹人卻趁機開始了迅速的發展。

公元923年,後梁滅亡後,河北一片混亂。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看到了機會,於是率領大軍南下,趁機攻佔了幽州和安次、潞、三河、漁陽、懷柔、密雲等縣。

到了公園936年的時候,後唐大將石敬瑭為了做皇帝,向遼太宗耶律德光求援。

石敬瑭在遼兵幫助下建立了後晉,割燕雲十六州給遼,認遼國皇帝為爹,使中原失去北方屏藩的同時,也顏面盡失。】

上了十大昏君排行榜的石敬瑭已經死了快一個月了,沒想到這時候又被影片拉出來鞭了一頓屍這充分說明了認賊作父是可恥的,即便死後恐怕也不得安生。

【後周世宗柴榮曾為收復失地,重振國防而致力北伐,一度收復了被契丹貴族佔據二十多年的三州三關,可惜就在柴榮率軍繼續北進,試圖收復幽州全境時,卻因身染疾病,不得不中途輟師。

旋以瓦橋關為雄州,益津關為霸州,留兵防守,大軍則班師回汴。不久,柴榮病死,北伐遂止。】

“哎呀!這皇帝看起來還挺厲害的,結果就這麼死了可惜啊!”劉邦看到有一個皇帝竟然差點收復了燕雲十六州,頓時深表惋惜。

“柴榮好像挺不錯。”隋文帝的評價,言簡意賅。

“可惜柴榮把趙匡胤當兄弟,趙匡胤卻奪了人家兒子的江山”康熙有些不齒的說道。

趙匡胤在看到影片裡“柴榮”這個名字的時候,臉色也有些不自然。

柴榮對趙匡胤的信任,甚至已經到了可以以家人相托付的地步,然後這般毫無保留的信任,換來的卻是皇位被奪,兒子們要麼失蹤,要麼早逝的悲慘結局。

【宋太祖時,遼朝正值穆宗耶律景在位,耶律景沉湎於酒色,不理國事,對宋採取保守戰略。

宋朝得以趁機大力發展勢力,並迅速平定了南方的割據政權。

等到遼景宗耶律賢即位,遼的國力一時尚未恢復,因此還能與宋相安,開寶七年(974年至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遼還互相遣使通好達五年之久。

不過這個看起來還算友好局面,終因宋太宗親征北漢,遼兵援助北漢而破裂。】

【宋太宗時,宋、遼之間在太平興國四年和雍熙三年(986年發生過兩次大規模戰爭。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