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本人的文化水平其實相當不錯。他自幼讀書,對華夏古代經典瞭若指掌,語言能力更是超強,精通滿語,漢語,蒙古語,熟練掌握藏語和維吾爾語,這在歷代帝王中絕無僅有。】
【同時他一生作詩四萬多首,雖然幾乎沒有一首流傳下來,但並不妨礙他是世界上作詩最多的詩人。】
李隆基的世界裡。
詩仙李白,此刻躺在長安城一處高樓窗沿上,正一邊喝著酒,一邊看著影片直播的。
當他看到蘇遷說乾隆一生竟然作了四萬多首詩時,他手中拎著的酒罈子,不經意間摔落在了窗臺上,然後咕嚕嚕滾落掉到了地上,惹來一片罵聲。
李白喃喃自語道:“四四萬多首詩???田裡的老黃牛都不帶這麼幹活的吧”
“做了四萬多首詩卻沒有一首流傳下去.這可真是又菜又愛玩,杜某佩服!”
“呸!”也有人忍不住呸了一聲,罵了一句:“不要臉!!!”
【乾隆對華夏文化有著一定的貢獻,但他對新文化的發展卻又有著嚴重的阻礙。
乾隆為了加強自己對華夏大地的統治,大搞文字獄,嚴重打擊了知識分子的積極性,對華夏文化造成了巨大打擊。
在修《四庫全書》過程中,大量不利於清王朝統治的書被列為禁書加以銷燬,使很多書籍永久失傳,對文化的破壞不言而喻。
而乾隆本人雖然詩作眾多,但是卻沒有什麼經典之作,可能只有寥寥幾首詩值得一提。】
乾隆很是無語,愛作詩但精品不多,他承認。
但大搞文字獄,銷燬不利於本朝書籍這件事,他認為歷史上其實不少皇帝都幹過,蘇遷卻把他單獨拎出來當做典型,針對的意味太過明顯。
【乾隆早年的政績其實還有很多,也算是一位明君。】
【但是到了中、晚年,乾隆卻開始昏庸,導致國力由盛轉衰,為華夏陷入極端屈辱的黑暗歷史,埋下了禍根!】
朱棣眉頭緊鎖,自言自語道:“極端屈辱的黑暗歷史?難道比五胡亂華,五代十國還要屈辱,還要黑暗???”
“異邦皇帝果然不靠譜,可惜老朱的後人沒能守住我漢人江山啊!”劉徹有些恨鐵不成鋼的說道。
李隆基嘆道:“又一個先明後昏的皇帝,不過看上去他比歷史上的朕還要昏庸。”
朱由檢雙眼通紅死死盯著光幕,“該死.朕恨不能立馬出兵滅了你們群滿清韃子!”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乾隆帝的過失。】
【第一點,也是導致他高居昏庸皇帝第四位最重要的一點:盲目自大、落後捱打!】
【乾隆皇帝於公元1735年繼位,在乾隆皇帝執掌大清朝二十年後,同時期的英國才開始出現工業革命,而此時的機器製造業、機械化時代正在悄然來臨。】
“英國!!!”康熙帝突然再次看到“英國”兩字,頓時忍不住激靈得哆嗦了一下。
“工業革命?這是什麼意思?”
“機器製造業、機械化時代???好拗口啊!”
“雖然看不懂,但感覺乾隆帝錯過了非常厲害的東西呢!”
【當英國已經開始出現跨時代的發展時,清朝的老百姓們,卻依然還處於手工製作產品階段,與英國的紡紗機、蒸汽機相比,已經呈現出代差的落後態勢。】
【然而,乾隆帝在面對世界出現的巨大變化時,竟然沒有絲毫的觸動,依然以天朝上國自居,將別人視為蠻夷。】
【乾隆五十八年時,英國派遣使團訪問清朝。】
【當時,各個國家以使團的形式訪問他國,其實早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