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燁繼位初期,身邊危機四伏,權臣當道。】
【但他還是透過自己智謀和手段,巧妙設計擒住了鰲拜,隨後又驅逐了遏必隆,終於奪回朝廷掌控大權,開始真正親政。】
【康熙帝在位期間主要有五大功績。】
【其一:削三藩,收臺灣。
康熙執政期間,三大藩王(吳三桂,尚可喜,耿繼茂)擁兵自重,又不服從朝廷,暗中蓄謀造反。
後來康熙帝將他們各個擊破,穩定了西南和華南的局勢,隨後又騰出手來,收復了臺灣。
臺灣原是前明鄭成功的屬地,考慮到歷史大一統,玄燁派兵前去收服臺灣,至此完成中華一統,結束戰亂。】
“前明?!!!”朱棣勃然大怒:“他孃的!原來清朝就是從我大明手中奪去的江山!
是哪個混賬子孫這麼不中用,丟了我大明河山?!!
別讓老子知道他是哪一支的後代,否則老子回去後定然扒了他祖上的皮!!!!”
朱元璋反而沒有憤怒,他只是心裡異常的悲慼,“咱的大明江山,終究還是丟了麼......”
【其二:逐沙俄,籤合約。
沙俄在清朝對中華領土起了覬覦之心。
康熙帝洞悉了沙俄的野心,隨即派出軍隊同沙俄作戰,在雅克薩兩次將沙俄擊敗。
並且,康熙帝還逼沙俄簽下了尼布楚條約,最終使得邊境保持了幾百年的安寧。】
【其三:徵朔漠,治蒙古。
康熙帝用了六年的時間,三徵蒙古噶爾丹,使得蒙古完全歸於中華,穩定了清朝的北疆。】
“哼!我朱棣也能吞下蒙元草原!”朱棣怒火噴張,但看到康熙幹掉了蒙古人,他心裡的氣總算還是消了一些。
【其四:重農桑,興水利。
這幾乎是每代賢明之主必做的事情,畢竟只有百姓的日子好了,這個國家才會繁榮昌盛。】
【其五:重教育,編詞典,鼓勵王公百姓多多讀聖賢書。透過科舉選拔,滿漢蒙都能公平入仕。效仿明成祖,編寫《康熙字典》、《古今圖書整合》等,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產。】
朱元璋盯著螢幕,自言自語道:“明成祖?聽起來是咱明朝的皇帝...但咱是開國皇帝,應該不會是這個諡號。”
“成祖...不知道會不會說的就是俺?”朱棣也感覺說得很像他自己,反正成祖不可能是他爹朱元璋和那位已經失蹤的建文帝朱允炆。
看到康熙效仿起明朝皇帝,朱棣、朱元璋心情逐漸平復下來,“終究還是一脈相承了...”
盤點完康熙帝的功績後,
影片裡出現了千軍萬馬,出現了堅船利炮,展示了鐵血與戰火的畫面。
隨後畫面又是一轉,出現了各種風車、水渠,還有正在耕種的百姓,閃過了編修書籍,以及讀書人進考場時那浩浩蕩蕩的隊伍。
最終,影片畫面又迴歸到了最開始出現的康熙畫像上。
“這傢伙,還是有點東西啊!”劉徹心中對這位外姓皇帝已經沒有那麼排斥了。
歷史上曾有多次民族大融合民族融合後,他們統一習漢字,說漢語,尊漢禮,那其實已經跟漢人無異。
所以一位異邦皇帝如果也願意主動融入中華文化的話,那他其實也是華夏文明之中的一份子了。
李世民望著影片,忍不住感慨道:“還不錯,攘外安內,開疆拓土,頗有我李世民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