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樊宏和王藝波開車一路南下,來到了湖南省農科院的種植基地。
接待他們的是一個50歲左右的壯年漢子馬工,他問明來意後,就帶他們來到一個2000平方米的大棚內。
30多個可移動苗床上佈滿了密密麻麻高約50公分的松樹苗。
馬工介紹道:“這是馬尾松,根部能長寒菌,我們用上百種樹木與其配對,只有馬尾松有共生性。”
“樹苗栽種多長時間能產菌?”王藝波問道。
“馬尾松生長快,適應性強,三年就能產菌。可連續產出30年。”馬工解釋道。
“產量有多少?”盧樊宏問。
“一畝能種110棵,一年能產二季,每棵產菌一斤左右,每畝每年能產220斤左右。”馬工回答道。
“什麼時候採摘?”王藝波問道。
“寒菌又名重陽菌,雁鵝菌,一般在大雁向南遷徙的重陽節採摘。”馬工回答道。
“樹苗多少錢一棵?”盧樊宏問。
“15元。”
“這裡有多少棵?”
“12萬株。”
“每年能培育多少?”
“6萬株。”
“好,我們全包了。”
“啊?你們全要?你們農場在北方呀?南方才長寒菌。”馬工驚呆了,200萬的業務就這麼輕鬆的做成了。
“我們就在湘西山區種植。”盧樊宏解釋道。
“山區更容易成活。”馬工臉都笑爛了。
“馬工,我們馬上就去湘西,這兩天和村裡談好了,就返回來籤合同。”盧樊宏說得很懇切。
“沒問題,我們會派栽種專家去現場指導,保證樹苗成活。”
馬工要留他倆吃飯,盧樊宏等不及了,他給村長通了電話,就直奔老家而去。
下午5點多,他們就趕到了村裡,在村長家裡,村長老婆已經把飯做好了,他們邊吃邊談。
“村長,我有一個好專案,希望能得到你的支援。”盧樊宏開門見山。
“什麼專案?樊宏呀,你幫助村民不少了,我相信你,你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村長是個見過世面的老人,他知道盧樊宏是為了鄉親們好。
“農場現在發展不錯,品牌也深入人心,我想增加一些有特色的食品,就想到了這裡的寒菌。”
“寒菌是個好東西,但產量很少呀。你們要收購,我可以叫鄉親們幫忙,但一年收不了多少。”村長有些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