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樊宏每天呆在病房裡,對每個病人問寒問暖,和他們的親屬促膝談心,瞭解病情和家庭的困難,病人和家屬也把他當成了親人。
透過深入交流,他把每個病人的資料都做了詳細記錄。
這些病人都有醫保,家庭條件都很好,病人家屬們表示,不給農場增加經濟負擔,該交的錢一分不少,只希望農場和醫院能堅持辦下去。
盧樊宏根據實際情況,在醫院不虧損的前提下,把收費標準做了適當調整,他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幫助那些孤寡老人。
農場的盈利,他要用來回饋社會,回饋農場的兄弟姐妹,回饋鄉親們。
醫院建了個愛心網站,及時播出病人的生活照片和影片,與家屬互動,讓家屬隨時瞭解到病人的現狀。
醫院現在還空著44個病床,盧樊宏和院長商量,40個病床接收那些家庭困難,無依無靠的老年患者,剩下4個病床,作為內部職工生病的週轉病床。
觀察室也有幾個病床,作為門診治療使用。
農場愛心網站開通後,每天訪問量很大,這種善舉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在華夏大地聲名遠揚。
盧樊宏還是按照醫院的接收條件進行篩選,請當地民政部門和社群**機構調查確認,最後收了40個需要醫養照顧的老年人。
這些老人無兒無女,退休金微薄,住房沒有電梯,上樓都很困難。
醫院只收取他們退休金的80%,其它都由農場來貼補。
這些老人都是高血壓,冠心病,痛風,糖尿病患者,隨時有中風的危險。
他們來到歲月記憶農場,就像進了天堂,做夢也想不到,晚年還能老有所望,他們拉著盧樊宏和院長的手,感動得熱淚盈眶。
善有善報,盧樊宏人生最艱難的歲月裡,就是這些病人,幫助他擺脫困境,重拾輝煌。
盧樊宏發現有一個瘦小的老人,性格很孤僻,到農場醫院來了幾天,也沒和任何人交流,醫生護士問他什麼,他只簡單回答一兩個字。
盧樊宏查閱了他的資料,這人叫桂天蠶,71歲,30年前和前妻離異,無兒無女,患有重度糖尿病,腎功能損傷嚴重,肺部大面積鈣化,呼吸都有些困難,經常需要吸氧。
桂大爺瘦得脫了形,但他眼睛很大,深邃的眼神,放射著智慧的光芒。
護士反映,桂大爺偷偷喝酒,酒後還說了很多聽不懂的話。
盧樊宏很好奇,主動和他接近,想知道他的過去,做什麼工作?為什麼不再婚?
桂大爺對盧樊宏很客氣,但說到往事他閉口不談。
桂大爺是醫院這些病人中,唯一沒有退休金,沒有醫保的人,他的個人資料也很少,盧樊宏想免去他的所有費用,可他堅決不同意,非要費用自理。
他靠什麼生活了那麼多年呢?他的錢從哪裡來呢?盧樊宏怎麼也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