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望著遠方,揣摩著劉備的意圖。
楊修問道:“法公有沒有得到訊息,劉備以誰為將?”
“根本不用查探也知道他會任用姜維。”法正說道:“姜維是諸葛亮當年選中的人才,到了益州又一直在他帳下,何況他還是個真有能耐的,諸葛亮又怎麼會不舉薦他?”
“劉備就這麼信任諸葛亮?”楊修說道:“難道他不擔心諸葛亮功高震主,早然把他的權勢都給奪了?”
“當年我認人不清,認為劉備是個明主。”法正嘆了一聲說道:“哪想到真的投了他,才發現他根本不懂得感念恩德。曾經幫過他的,多半沒有實權,唯獨諸葛亮,不知用了什麼法子,居然讓劉備心甘情願的把大權交託給了他。”
“諸葛亮必定是有他的過人之處。”楊修回道:“法公不用想太多,這次來到益州,我們只管擊破劉備,除了劉備的項上人頭,其他都交給主公就好。”
“主公信我,我又怎能讓他失望?”法正回道:“劉備殺我全家,是主公給了我報仇的機會,我無以為報,只能拿益州作為謝禮!”
“法公這份謝禮要是到手,可是重的很!”楊修笑著說道:“才出大山,既然敵軍不見蹤影,今晚法公與我對飲幾杯,怎樣?”
“軍中有酒?”法正錯愕的看著楊修。
“軍中沒有,我卻是有。”楊修回道:“只是美酒不多,不足以酩酊大醉,只能嚐嚐滋味而已。”
“德祖要是想飲,只管去飲就是。”法正說道:“不破益州,我誓不飲酒!”
法正說的果決,楊修絲毫不懷疑他的決心。
他朝法正躬身一禮:“既然法公不飲,我也不飲。美酒留著,等到法公奪下益州,我倆再添一些博個一醉!”
”我與德祖一見如故啊!”法正笑著拍了下楊修的手臂:“就依著德祖,等到奪取益州,我倆再共同一醉!”
法正率軍走出米倉山,劉備和姜維也帶領兵馬來到了閬中。
閬中位於嘉陵江中游,三面環水,巴山山脈與劍門山脈在此交錯,分別呈西北至東南,東北至西南走向。
除此之外,閬中地形多以梯次形分佈,無論選擇哪裡都是極好的佈防之地。
率軍來到閬中,遠遠望見城牆,劉備問姜維:“伯約打算在哪裡佈防?”
“我打算把大軍一分為三。”姜維回道:“王將軍引領一支兵馬隨同陛下進入閬中城內,我領一支兵馬駐紮於劍門山上,而廖將軍則領另一隻人馬駐紮巴山,把中間的嘉陵江交給法正。”
“背山而生背水而死,伯約是要把法正逼到絕境。”劉備畢竟也帶兵多年,姜維才說出打算,他立刻就明白瞭如此部署的要領。
“陛下明鑑!”姜維回道:“法正所部兵馬多於我軍,如果強行出擊,我軍根本不是他的對手。大軍分為三支,一來彼此呈犄角之勢相互呼應,二來三方都可派出騎兵襲擾敵軍。只是這麼分派,實在是委屈了陛下。”
“我能有什麼委屈?”劉備說道:“朕在城裡,而你和廖化都在城外,相比之下,我反倒是安穩一些。”
“陛下在閬中城內,吃住確實要好一些,可擔待的也會更多。”姜維說道:“法正來到這裡,必定全力出擊企圖攻破閬中城。我與廖將軍在城外,反倒是輕鬆不少。此戰成敗關乎益州存亡,受陛下所託領軍禦敵,我也是再沒有更好的法子。給陛下惹來麻煩,還請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