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到電梯口了。”
“聽我說,現在還不能確定賊有沒有離開房間,為了安全起見,你坐電梯到樓下去門崗找保安幫忙,我儘快趕過去。”
“呵呵,你多慮啦。我能肯定小偷已經走啦。”
“怎麼肯定,你檢查過房間了?”
“還沒有,這不剛進門就給你打電話了,嗨,反正你過來就知道了。”
我見說不動她,就換了個口氣道,“對了,我剛想起來,有個小忙需要你幫一下。”
“什麼忙?”
“就是去門衛室找保安調下監控,看有沒有拍到小偷的樣子。”
“好吧,我這就過去。”
我長舒了一口氣,心想:“哄”果然是女性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電話是夾谷的女朋友,林依依打來的。對,就是那塊金錶上所刻的“林依依”本人。
林依依,剛從商學院畢業,現在是林氏集團的財務助理,也是本市富商林有良的愛女,貨真價實的千金大小姐。聽夾谷說,他聽別人說她這個女朋友以前可刁蠻任性的很,十足的惹禍王,麻煩精。
但世事無絕對,她在大二的時候去澳大利亞做了一年交換生,回來後整個人都變了,簡直脫胎換骨。聽到此處,著實驚的我文思泉湧,隨即在心裡大發感慨:昨夜豪放小太妹,今日婉約大小姐。
老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很難想象這一年交換生,她都經歷了什麼?感慨時我還不忘打趣夾谷說,“依我看,怕是你**的功勞吧!”
雖然得女友如斯可喜可賀,但讓夾谷頭疼的是未來岳父林有良始終不待見他。
林有良原名林有糧,是一位來自北方農村頗受幸運女神眷顧的商界傳奇人物。林有良在家裡排行老大,下邊還有一弟一妹,初中沒上完就從學校輟學回家了。
但他的提前畢業並不是為父母分憂,增添家裡勞動力。在當時別說他這種十四五歲的大小夥子,就算比他小上一半的孩子,放下書包後的第一項家庭作業也是各種各樣“力所能及”的農活。
輟學後,林有良也幾乎天天都到田間地頭、水塘河邊忙活,只不過他忙的不是莊稼人的營生。而是在田間地頭抓鳥雀,水塘河邊捉魚蝦。
老話說,“半大小子,吃窮老子。”十幾歲的林有良正是長身體大食量的時候,雖然當時的農村已經沐浴到溫飽的曙光了,但是大多數家庭還沒富裕到能養得起閒人大胃王的程度。
可想而知,常年面朝黃土背朝天在田裡勞作的父母見到成天無所事事的他免不了要嘮叨、埋怨。陰天下雨,吃飯串門的時候也少不了跟親戚鄰里訴辛、吐苦。
這樣一來“勸林”的陣容立馬就強大起來了,但是任憑規勸的人嘴唇磨起了泡,旁聽助勸的人耳朵起了繭,林有良卻依然我行我素。
規律的像億萬年來每天清晨都從東方升起,黃昏時在西天落下的太陽一般,早出晚歸去做他所謂的大事——在田間抓雀,到樹上摸鳥,下塘裡撈魚,沿河邊捉蝦。
其實林有良的行為也並非一無是處,起碼對改善家裡伙食的貢獻就不小。不管怎麼說,他們家也是村裡公認的魚蝦不缺,禽肉不斷。
不說別的,就連他們家養的阿貓阿狗也都無葷不歡。說來倒也奇怪,他們家的貓無論離家多久總能回來,然而狗卻不然,一旦竄出家門大都歸來無期。
“狗記千,貓記萬”,萬萬沒想到,這句古人智慧的結晶竟被後人的一條狗繩栓成了笑話。
言歸正傳。林有良是那種對朋友仗義疏財,對親戚一毛不拔的人(也可能是因為他朋友本就不多的緣故),況且自身又行為不端。
鑑於這些,他沒有理由不成為別人教育自己孩子時脫口而出的“狗日的,你說你學誰不好,非學老林家的林有良”、“以後你給我離老林家的林有良遠點,能多遠離多遠”、“生個傻子也比老林家的林有良強”……
不知道當年那些聽了爸媽敦敦教誨的好孩子們現在怎麼想?
經驗告訴我們歷史的車輪從來不會為誰停下,文明也不會,只是更為循序漸進罷了。你聽就連家長教育孩子也不再人身攻擊了,我們離文明還會遠嗎?
“你看別人家的孩子為什麼能每次都考第一”、“別人家的孩子也報了那麼多興趣班怎麼不喊累”、“別人家的孩子誰攔著爸媽給老師送禮了,有嗎,有一個嗎”……
遊手好閒了一年之後,林有良或做或買搞了一大堆漁具開始專心捕魚,賣魚。他終於賺錢了,雖然不多,但步子總算邁出去了。更重要的是他學會讀書看報了。
俗話說“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當大家都學著他結網、下簍捕魚的時候,林有良已經著手在塘裡養魚了。人嗎,總喜歡跟風,養魚也一樣。
見到你賺錢了,就會有人跟著學,既而是大家都跟著學,慢慢地供求關係就發生了改變,隨之而來的是惡性競爭,危機出現了,但林有良卻從中發現了商機。
他果斷從別人手裡低價買入更多魚塘,並僱傭買家給他養魚,自己則買了輛貨車,稍微改裝一下,加個氧氣泵就把魚賣到了更遠的地方。供大於求的情況立馬就改觀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車由一輛變成了許多輛,他自己也從司機做成了老闆。後來林有良在縣裡註冊了一家公司,專門從事水產批發。
用村小學老校長的話說叫,“力不多出半下,錢不少掙一厘。”在村裡風頭一時無兩,更是被許多怨婦常掛在嘴邊,“你看看你,再看看人家林有良,你說都是一起長大的,差別咋那麼大呢?”
在林有良正搗鼓魚塘那會,村裡來過倆人,自稱是省考古隊的。
說是專為村西頭那口水井(它是一眼很深的闊口井,打水時全憑手拽,承擔著半個村子的飲用水,平常打水的時候大家都是結隊成群的,好不熱鬧)井沿上帶字的石頭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