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元年(公元一九六年)八月初,揚州,會稽。
奔逃海外的王朗,最終還是被抓了回來,而試圖做最後抵抗的戶楊,也被周泰斬殺了。
此刻,王朗被捆著,正在會稽府衙堂中面對著孫策。
“王大人……”孫策想說什麼,卻無法開口,因為此時,王朗一雙充滿怒火的雙眼正堅毅地瞪著他。
“王朗,死到臨頭了還有何話要說麼?”七賢老站在孫策旁邊,沉聲問道。
“呸!作亂之輩,也該如此無禮!”王朗破口大罵。
“來人!將王朗帶下去砍了!”七賢老本來也沒打算和他說什麼,被這麼一罵,自然也很惱怒。
“慢!”孫策盯著剛剛跑進來的兩個士兵說道。
“策兒!”七賢老剛準備和他爭執,卻發現孫策的眼睛慢慢移向自己,帶著一股透骨的寒意。
“給王大人鬆綁。”
兩個士兵此時才真的難做,看看孫策,又看看七賢老。
後者將頭轉向一邊,而孫策則再次將目光定在王朗身上。
兩個可憐計程車兵這才敢上前,把捆王朗的繩子去了。
“王大人,”孫策走到王朗身旁,“策並非作亂,只是如今天下大亂、梟雄並起,而江東一地卻仍是如散沙一般,久而久之,必被他人侵佔。故而策不自量力,欲一整江東,富民養兵,令天下之人皆不敢覬覦。策之所為,不過是為了保全江東之父老啊。”
“巧舌強辯!你所到之處,皆起戰火,百姓不一樣是遭難?”
“那我孫策倒想問一句:若非如此,王大人可願聽我之言,與江東其他英雄併力御外?”
王朗沒有回答,哼了一聲不再看孫策。
他當然不會。
相對於北方的混亂,江東還算是穩定。除了偏遠之外,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佔據江東的這些人都沒有野心。
對百姓而言,這當然是好事,畢竟沒有野心便不會隨意征伐。
可是從長遠去看,這恰恰是最致命的。因為沒有野心,也就意味著不思進取,而不思進取直接導致的後果,便是目光短淺。
被孫策這樣質問,王朗雖然想還口,卻也無言以對。
“王大人,策或許確是有些不自量力,但事在人為。策恭請王大人能助我共保江東!”說著,孫策恭恭敬敬地彎腰拱手。
這是發自孫策內心的話,王朗對於百姓的仁治,導致他在會稽的聲望極高,如果他能開口,民心何愁不得。
“道之不同,難以共謀。只怕我要讓孫將軍失望了。”王朗並沒有猶豫。
“夠了!策兒你現在明瞭了麼?與這些庸人說道理,根本是白費唇舌!來人!把……”七賢老忍耐不住,再次發火。
“張子布!”孫策高聲叫道。
在場的所有人,包括院子中計程車兵都驚訝地看向孫策,不是因為他的聲音有多高,而是……他直呼了七賢老的名諱。
七賢老自然也沒有想到,一時也說不出話。
“我叫孫策,是烏程侯孫堅長子,”孫策的聲音很洪亮,即便他現在已然放低了些,但所有人仍然可以聽清,“是你們所有人的主公!”
孫策環視一圈,目光到處,所有人包括幾位夜帥都下意識地避開了。
最終,孫策再次望向王朗,平靜地說:“來人,為王大人安排一處住所,如有怠慢,斬!”
孫沒有再看七賢老,自然也就沒有看到七賢老額頭上沁出的汗,以及……眼中泛起的殺機。
……
王朗雖被抓獲,卻也為百里嫙爭取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