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二年(公元一九五年),丹陽郡,秣陵縣南五十里。
大帳之中,眾人正爭得熱鬧。
“依我之見,不如繞過笮融和薛禮,直奔劉繇,何必在這損耗兵力!幼平,你說呢。”說話的人叫蔣欽,字公奕,是七賢老張昭座下的夜帥之一。
被他點名的人叫周泰,字幼平,同樣是七賢老的夜帥。
周泰摸了摸下巴,點了點頭。蔣欽剛要高興有人贊同自己,卻不想周泰說出的話與他意見並不完全相同。
“公奕,你說儲存實力不錯,但我們並不能放著他們不管。薛禮死守秣陵,一時難以攻下,但笮融在城外,並無堅牆可依,若是能將他擊敗,一來可以鼓舞我軍士氣,二來也能稍作補充。”
“可一旦薛禮出兵援救,我軍只怕是難以應付。”蔣欽反駁道。
“確實,我軍雖然在牛渚補充了糧草軍械,但兵力始終是不足。若是在此處被他們圍攻,只怕再難做遠圖。”一直沒有說話的老將之中,程普率先發言。
“前輩所言即是。但晚輩認為若是我軍能快速出擊,在薛禮有所動作之前擊潰笮融,卻未必不可。”凌操恭敬地說道。
“德謀,小輩們血氣方剛,你又何必潑他們冷水。”黃蓋呵呵一笑,拍了拍程普的肩膀。
“哼!次次被你充好人,我卻做黑臉。”程普抖抖肩,甩開了黃蓋的手。
孫策坐在正中,雙手十指交叉支著下巴,一直沒有說話。
他身後,年僅十三歲的二弟孫權面帶微笑。他心中知道大哥是什麼想法,但做為輩分最小的人,這裡不需要他發言。
正當所有人都堅持己見,互相爭辯時,帳外悄悄走進來一人。
“呵呵,老遠就聽見你們吵鬧之聲,好熱鬧啊。”來人笑著說道。
“只怕這帳中所有人,都不及你一人能吵鬧吧。如何,公瑾,母親的事辦好了麼?”孫策第一次開了口,因為進來的人,正是他一直等著的周瑜。
後面的孫權偷偷衝周瑜眨了眨眼睛,周瑜當然明白他的意思。
“不知道何事讓諸位有如此興致?”周瑜問道。
“哼!”程普一聲悶哼,“臭小子,少明知故問,還不是進兵方略不同。”
“有何異議?”周瑜忽然提起了興趣。
“對於如何進兵,攻打何處,讓開何處,大家的意見幾乎完全不同。”孫策解釋道。
“無非就是偷襲在外駐紮的笮融、攻擊堅守秣陵的薛禮、直擊坐鎮曲阿的劉繇,是麼?”周瑜早就知道大家在爭什麼。
“我呸!方才就說過你小子了,既然知道何必再問。”程普氣得鬍子都立起來了。
“行了,德謀,你若總是這脾氣,只怕活不了幾年了,你死後我還得年年去祭拜,多麻煩。”黃蓋在旁邊調侃。
“滾!老夫說什麼也不會死在你前面。”
“公瑾,你覺得應當如何?”孫策不想再聽幾位前輩爭吵,便大聲問周瑜。
“諸位所慮,正是解決之法。”周瑜故意賣關子。
“趕緊說!”程普大叫,若不是黃蓋拉著,他早就衝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