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錦城整個人垂頭喪氣,他一心還想有番作為,沒想到剛出海,就翻船。如今還把王爾雅也帶進來了。
王爾雅也坐立難安,她到底還是低估了雲東流。當一路追到南華城也沒追到人,後來判斷寧錦城多半被抓之後,她就應該先向赤烈王請示,而不是擅作主張妄想打入敵人內部。
人進來了,和外面斷了聯絡,後面怎麼發展,完全就得看雲東流的打算了。但他只抓了他們倆,放任跟隨王爾雅來的那幾人,看來是打算讓他們回去傳信,直接和赤烈王談價錢。
像寧錦城這樣,以小王爺身份潛入他國國師府,要是上報朝廷,是會引起兩國紛爭的。而且這件事,怎麼說,寧錦城他們這邊都不佔理。
但顯然雲東流並不想搞大事情,還沒打算打破兩國表面上的寧靜。定國論疆土大小、國家財力、軍事實力都不及安國,再加上曾經更迭皇室血脈,到現在國內都不十分穩定。要是和安國明面上鬧翻很容易變成騎虎難下,而且同樣作為施捷周邊的國家,兩國還是應該把目標放明白些。
雲東流的目標就很明確,他要的,是安國潛伏在定國的施捷眼線名單。
赤烈王鎮守邊關多年,在各國都安插有人手,如果能用寧錦城挖出幾個人來,那真算是老天送了份大禮來。
在王爾雅被抓後,那幾名小將已經傳書回赤烈王府告知事態緊急。但他們不知道的是,與此同時,國師府也向赤烈王送了一封信。
王爾雅收下了。
小王爺的安危要憑赤烈王的心意,您在這邊的眼睛太多了。
赤烈王收到屬下傳信,心道不好,已經猜測到寧錦城與王爾雅一樣都被抓了,果然,很快雲東流的傳信就到了。
素來霸道的殷王妃在看到信後,暈到在地,嚇哭了寧相知。
寧錦城曾想以重利引誘國師府下人助他逃跑,但後來發現完全行不通。每日來送飯的那人是個聾啞,寧錦玉把嗓子喊破了人家也不理他,總是放下飯碗就走。
從雲東流身上打主意最實際。
雲東流偶爾會來看望他們倆,態度總是笑盈盈的很客氣,不論寧錦城怎麼罵娘他也不在乎。
雲東流來主要是為了說服王爾雅跟隨她,至於寧錦城,用處很單一,根本不用談判。
王爾雅也想說明雲東流放了他們,每次見面,都會成為一次辯論大會。
雲東流的出發點很實際,無論在安國還是在施捷,王爾雅的處境都很不好。與其風聲鶴唳、戰戰兢兢過日子,不如跟著他,他保證王爾雅一生富貴,不受身世所累。
王爾雅發揮的是詭辯技能。各國向其他國家派出奸細這是不可避免發生的情況,雲東流逼赤烈王用屬下的性命換兒子的性命,只會有兩種結果。
赤烈王同意,背上出賣自己人的罵名,失去安皇的信任,他一直以來奉行的邊關和平政策很可能也會受到影響,這對定國不是好事,而且,失去了的眼線,安國一定會重新安插進來。
赤烈王不同意,雲東流該怎麼處理寧錦城?殺掉嗎?赤烈王失去了唯一的兒子,將來一定會報復定國,兩國邊境多年的和平將會被打破,怎麼看對定國也不是好事。
所以,王爾雅總結出最好的辦法,就是放了寧錦城,送給赤烈王一個大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