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老太后已經仙去,兩位皇帝思來想去,還是得加強聯絡,於是再次提出聯姻。但終歸不是剛打過仗,對聯姻的重視程度較之前稍遜。
俞國這次求娶安國皇室女的不是太子,是三皇子,而安皇也沒有親閨女能嫁過去,只能在親王裡找適齡女子。
前朝太子死後,留下過女兒,但年齡偏大。
原四皇子當年與安皇爭諸君之位,失敗後不旦自己身死,家中妻女也成了戴罪之人。
原六皇子在安皇登基後就前往封地,沒幾年後就病死了,子嗣稀薄,早失了權勢。當時盛傳六皇子之死是安皇所為,他現在也不想被人翻這老帳,說他對過世兄弟的遺孤不仁。
剩下的便只有寧長享和寧長易的女兒了。
寧長易只有一個女兒寧相知,作為親王嫡女,她本是最好的人選,但安皇權衡再三,考慮到寧錦城之事後,寧長易和他翻臉的機率,作罷。
光榮而偉大的任務就只能落在寧長享身上了,他女兒多,什麼年齡段的都有。除正妃外,順位第一的側王妃葉氏生有一女寧如畫,年方二八,相貌出眾,配俞國王皇子也不算失了國體。
安皇當即拍板決定,賜她公主的封號,選個好日子啟程前往俞國完婚。而寧錦玉作為寧如畫的嫡兄,正是送親的不二人選。
這種跋山涉水的苦差事聽上去再吉利寧錦玉也心不甘情不願,雖然是自己的妹妹,但他向來唯吾獨尊,從來沒把她們當回事。
但安皇旨意已下,自己也沒特別的理由不去,只能拉個墊背的一路上解解悶。
於是,王爾雅收到了人生第一封飛鴿傳書。
字條看到一半,皆是他說苦說累要找人陪,王爾雅恨不能一把撕了免得被這個沒出息的氣死,只可惜她沒有,仍是堅持看到了最後一行。
最後一行寫著:對了,差點兒忘了告訴你,我打探到王二丫有可能是俞國人。
王二丫向施捷傳信,現在寧錦玉卻說她可能是俞國人。就算做奸細也得搞明白自己是哪家的,往後事發才知如何應對。
於是,不情不願的寧錦玉,終於拖上了不情不願的王爾雅,順帶捎上了她的牛皮糖護衛。
浩浩蕩蕩的送親隊伍,多兩個人本就無關緊要,其中一個還是安皇親封的公主,這是好事,自然沒人反對。
王爾雅有些疑慮,“你從何得知王二丫可能是俞國人?”
“我府上有個下人在俞國呆了很多年,上次回來時見了你一面,說是好像在俞國見過你。我一想,你哪兒去過俞國,肯定是王二丫嘛。”
“就只是,好像見過?”
“認錯也沒關係,你就當是去旅遊了一趟。”
現在王爾雅很懷疑整件事會不會都是他編的,只為了誆她出門。
“你家的下人怎麼會在俞國?”
“你不知道嗎,俞國出產寶石和茶葉,當然要有常駐人員才能買到最好的珍品啊。”
王爾雅:……這些該死的有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