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真是了不起。”王寶玉讚道,“看來人的執念也很厲害嘛!”
“更是一種束縛!”空空長老並不認同王寶玉的說法,破迷開悟,才是佛門最為崇尚的,幻境不得解脫。
前方出現幾座高山,峽谷幽深,叢林茂密,半山腰有一處黃綠色的竹林,竹子的高度不足五米,稀稀落落,與景物不相配,格外醒目。
“這裡是誰的執念形成的?”王寶玉指著那片竹林問道。
“淨飯國王子悉達多!”空空長老道。
聞言眾人一驚,王寶玉更是錯愕,道:“老佛,你說的不就是佛祖釋迦摩尼嗎?”
“那時他還未成佛,就在這片苦竹林內封閉苦修,六年時光,瘦弱乾柴,其執念在此形成一方幻境。悉達多後來醒悟,苦修不能徹悟大道,最終在菩提樹下開悟。”空空長老解釋道。
換做平常僧侶,見到這處聖地,一定會誠惶誠恐的頂禮膜拜。
但空空長老很像是在講述一個平常人的平常故事,甚至還直呼佛祖的名字,可見他的尊位,定然不在佛祖之下。
左慈等人對此很感興趣,飛掠到苦竹林中,中間一方巨石上,悉達多盤坐的印記還在,就在巨石的旁邊,放著一個竹籃,裡面尚有半筐米。
“悉達多每日只吃一粒米,呵呵,離開之時,尚且留下這麼多。”空空長老更像是在講一個笑話。
左慈等人紛紛躬身膜拜,悉達多的這份毅力,是他們可望而不及的,值得敬仰。儘管苦修不能徹悟,但誰又知道,這份堅持,不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如果說佛祖當年的毅力在古佛看來都是混沌無知,那麼凡人的執著又該是何等愚昧可笑?
感嘆良久,王寶玉帶領眾人離開,飛掠不遠,前方景物大變,一片平原中,一條大河緩緩流淌。
王寶玉感覺這景色似曾相識,思量了半天,還是想起來了,“這是人界的渭水!”
“呵呵,正是渭水,且看河畔那塊石板,可否能判斷是何人的執念所形成?”空空長老笑問道。
眾人立刻飛掠過去,平整的石板上,放著一副釣魚竿,上面的魚鉤竟然是直的。
“老佛,我知曉了,姜子牙垂釣渭水,這方世界,定然是他的執念所形成。”左慈搶答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