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箭傷人,算何君子!”孫桓高聲叫喊,卻再不敢大意,下令驅動所在戰船,直奔吳班的戰船衝了過去。
立刻一排羽箭射了過來,孫桓揮舞大刀,盡數掃落,怒吼著下令,三分隊首尾合攏,形成包圍圈,速戰速決!
果然,見到此景,吳班面露驚慌之色,驟然調轉船頭,下令急速撤軍。
江東的戰船立刻蜂擁而上,而吳班則準備了大量的弓箭,靠著鋪天蓋地的箭矢,將雙方的軍隊隔離開來。
戰鬥持續了大約一天,吳班撤回了北岸,損失了百餘艘戰船和近五千兵馬,孫桓傷亡不大,此戰大獲全勝。
“將軍,如若乘勝追擊,則可一舉拿下南岸。”譚雄又來興沖沖的建議。
“哈哈,不可與其在陸上爭鋒,且觀其變,再做打算。”孫桓還是不聽譚雄的建議。
“將軍,一鼓作氣,機會難得啊!”譚雄鼓起勇氣道:“我願為先鋒,擊退吳班!”
孫桓正在興頭上,倒也沒對譚雄的堅持生氣,和聲道:“譚將軍勇氣可嘉,但小心對方有詐,還需按兵不動,來日再戰!”
兩軍各自撤回了自己的領地,孫桓擺下酒宴慶賀初戰告捷,而譚雄則密切關注江上的動靜,唯恐吳班的戰船在夜間發動襲擊。
第二天一早,孫桓聽到了一個訊息,蜀軍的隊伍和戰船,齊齊向著上游轉移,看起來很像返回白帝城。
“將軍,時機大好,何不趁機渡江而過,取下秭歸?”譚雄再次來進言。
孫桓不厭其煩,冷下臉道:“為將者,當熟知兵法,許是敵軍欲擒故縱之計。我方有水上優勢,何懼對方來襲?反倒是冒然進攻,深淺未知也!”
又過了兩日,對岸戰船和大營消失的一乾二淨,譚雄急得直搓手,多好的機會啊!但是,他屢屢獻計不被孫桓採納,知道再去的話,一定會被趕回去,到底還是閉了嘴巴。
孫桓依舊不願進兵,到底錯失了奪取秭歸的良機,他武斷的認為,這是吳班打不過害怕了,已經撤軍回白帝城。
說到底,無論是吳班還是孫桓,都不是一流的戰將,又沒有真正的謀士,臨陣之時,缺少敏銳的判斷力。
即便是諸葛瑾這種看似沒多少計謀的人物,也比他們要強得多,聞聽吳班的大軍向西撤退,諸葛瑾立刻通知當陽的韓當,出兵秭歸,奪下城池再說。
駐紮江夏的大都督陸遜接到了快馬傳書,吳班大軍向西撤退,立刻大呼不妙,急忙派出朱然率領兩萬大軍,沿江而上,火速前來支援孫桓。
吳班的大軍向西撤出幾十裡後,立刻開始乘船渡江南下,用了兩天時間,十萬大軍終於轉移到了南岸。這一系列龐大而繁瑣的舉動,讓吳班的神經時刻繃緊,不敢有些許放鬆,令人欣慰的是,期間竟沒有出現任何意外,不能不說是天助。
孫桓還像是沒事兒人一樣,都過去這麼久了,依舊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越品味越覺得自己是個人才。
直到探馬回報,吳班的十萬大軍,已經從西側趕來,孫桓這才如夢方醒,發覺上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