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頓時頭大了,如果孫權寧可亡國,真的投奔曹丕引來魏兵,兩方兵力聯手,即便有諸葛亮在,再加上一個保持中立的小四弟,也根本沒有取勝的把握。
現如今該如何,總不能向孫權服軟求饒吧?劉備一臉苦相,嘆息道:“唉,我就說孫仲謀投魏之心是真,偏有人不信。”
“吳王依附於魏,實為權宜之計。曹丕篡位,天下公敵,今番簽下此約,實因聖上逼迫所致,並非吳王所願。”顧雍說著埋怨的嘆了口氣,搞得劉備還挺內疚。
戰還是不戰?劉備一時間拿不定主意,看向了諸葛亮,而諸葛亮卻裝作看不見,一幅根本不願拿主意的態度。
咳咳,劉備衝著諸葛亮咳嗽幾聲,眨巴眼睛暗示,諸葛亮裝迷糊,畢恭畢敬的端來一杯茶讓劉備潤嗓子。
劉備急了,將茶推到一旁,埋怨道:“丞相啊!你且與顧先生交談一二,尋得萬全之策。”
諸葛亮這才冷著臉道:“顧公,東吳事先不與我方求和,而先去投靠曹丕,毫無誠意!此舉必招致兩敗俱傷,正因吳魏聯手,我方更要取荊州,以決後患。”
問題的焦點就集中在荊州,孫權和劉備都不肯放手,原因之一,便是荊州為雙方的門戶之地,對彼此都會造成威脅,簽訂什麼合約都無法起到真正的約束作用。
如果說以前還能對荊州有一絲猶豫,那麼現在這種情況便是誰都無法退步了,必須得爭。
顧雍暗贊蔡文姬看問題透徹,半晌之後,終於開口道:“吳王有一權衡之策,若得采納,則雙方各自罷兵,若聖上不允,只能繼續再戰。”
“先生但講無妨。”劉備點頭道。
“此番戰事中,有人臨近戰火,卻置身事外,不結盟任何一方,聖上可知此人?”顧雍問道。
“朕之弟漢興王寶玉也!”劉備立刻反應道,口氣裡還帶著一絲驕傲。
“聖上所言不差,正是江東之婿王寶玉。”顧雍立刻也強調了一句,神色之中難掩一抹得意。
劉備嘴角一抽沒說話,這也是不爭的事實,王寶玉娶了孫尚香,就是江東的女婿,要不然,怎麼會置身事外?
“你我雙方爭鬥之時,司馬懿曾從中取利,卻被漢興王擊退,可見其與我等同心。”顧雍繼續說道。
“寶玉身懷光復漢室之志,可敬可佩。”劉備讚道。
此時表揚王寶玉不是目的,顧雍終於說出了此行的真正來意,“吳王之意,你我雙方各自讓出城池,由漢興王統領,**於雙方之外。在荊州之地,將戰事隔離,如此一來,雙方皆可安心。”
如此論調,倒是出乎了劉備的預料,不由驚問道:“孫仲謀想將荊州讓給寶玉?”
“聖上步步緊逼,吳王又心有不甘,不行此舉,又能何為?”顧雍無奈攤手道。
劉備的腦子一時間轉悠不過來,怎麼打來打去,雙方都折損不少兵馬,誰都沒佔到大便宜,最後還是自己這個號稱諸事不摻合的小弟得了最大的好處?
不對,不對,不能這麼個演算法,一定是哪個環節出了差錯,讓朕從頭再捋捋,劉備低頭沉思,從夷陵之戰開始,重頭分析。
顧雍也不著急,頗有耐心的等著劉備想清楚,可惜劉備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再次看向了諸葛亮,諸葛亮還是像沒聽見一樣,悠閒的喝茶。
咳咳,劉備再次咳嗽提醒,唯恐諸葛亮裝傻充愣,再遞一杯茶過來,劉備乾脆招呼他離開,對顧雍道:“且容商議,先生稍候。”
“丞相,茲事體大,怎不言語,莫非心中對朕有怨言?”來到後面,劉備就立刻問道。
“臣不敢講,唯恐聖上生疑。”諸葛亮坦率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