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姬受漢興王之託,特來獻策江東。”蔡文姬微微欠身道。
哦?!孫權喜上眉梢,覺得王寶玉這個妹夫很仗義,連忙問道:“哦!戰事膠著,不知寶玉有何良策?”
“今劉備在西,曹丕在北,江東岌岌可危,當下之計,唯有速速平息荊州戰火,方為上策。”蔡文姬道。
“唉,實不相瞞,孤不想與劉大耳一爭高下,怎奈其不依不饒,著實可惡。”孫權嘆了口氣。
“吳王一把火燒了劉備十數萬大軍,這口氣他如何咽得下,又怎會善罷甘休?自然是要與吳王一決雌雄,依漢興王之見,若想保全,當棄荊州。”蔡文姬道。
孫權還以為蔡文姬能出什麼好主意,一聽這話,頓感失望,連忙擺手道:“此事萬萬不可,自孤執掌江東起,便知荊州乃天下樞紐,群雄必爭之地,怎能輕易言棄。”
“吳王怎不知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之理?”蔡文姬問道。
“唉,曹丕著實可惡,我既已應允歸順於他,卻屢次相逼,不可罷休。”孫權嘆氣道。
“古人云,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吳王乃當世英雄,曹丕豈能不防?”蔡文姬道。
“即便孤讓出荊州,只怕劉備那廝還將繼續東下,此人較之曹丕,更有可惡之處。”孫權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擔憂,言外之意,他寧願相信口碑相對差的曹丕,而不是在他看來毫無誠信的劉備。
蔡文姬莞爾一笑,問道:“吳王,曹丕、劉備皆是勁敵,那你覺的寶玉才品如何?”
“寶玉雖性情不羈,卻也是守信之人。”孫權中肯的說道。
“在吳王心中,相比曹丕、劉備如何?換言之,吳王在三者之間,最願與誰共事?”蔡文姬又問道。
“這還用說,自然是寶玉最佳!”
呵呵,蔡文姬又笑了,“文姬以為,若要平息荊州戰事,令曹丕陰謀無法得逞,又不想落入劉備之手,當各退一步,用權衡之術。可將荊州暫由寶玉統領,如此一切皆可化解。”
孫權的臉色頓時陰了下來,半晌才說道:“文姬,我待你如貴客,何出奪我疆土之言?”
“想必吳王誤會了,若是寶玉懷有此心,早便與劉備聯合,平分了荊州。”蔡文姬不卑不亢的說道。
“那又為何意?”
“寶玉與劉備有結義之情,又為江東之婿,兩次大敗司馬懿,名震九州,正可從中周旋,保得江東領土不失。”蔡文姬道。
“若將荊州交給寶玉,何來疆土不失一說?”孫權還是聽迷糊了,荊州都給了別人,怎麼還是替自己保全。
“吳王怎就糊塗,郡主和吳國太皆在彝陵,寶玉待其如至親,早便與江東連為一體,如一家之人。寶玉之地,便為江東之地,況且,依我看來,非但可保荊州,反讓江東勢力更大。”蔡文姬道。
孫權有點動心了,仔細想想也是,王寶玉好歹也是自己的妹夫,要是和他聯手,等於多了個有力臂膀啊,臉上露出一絲笑意道:“文姬一言,令孤茅塞頓開,願聞其詳!”
“劉備連失兩位結義兄弟,自不願再與寶玉反目,且其連年征戰,國庫空虛不亞於江東,百姓早就怨聲載道,若吳王讓荊州與寶玉,劉備順勢而下,戰火即平。在劉備那邊,不可輕易言敗,可讓劉備退出當陽、秭歸、夷道、臨沮、白帝等地,如此一來,吳王豈不城池更多?”蔡文姬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