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在位三十二載,天下紛亂,不可盡數,賴先祖庇佑,危而猶存。今天垂異象,地出奇書,已昭漢數既終,行運曹魏。前王樹神武之跡,今王繼光耀其德,名廣播於四海。夫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朕願效法堯舜,禪位於丞相魏王。王勿推辭!”
曹丕看到了這份禪位聖旨,心頭狂喜,哈哈大笑,立刻想要接受。賈詡表示不同意,說道:“不可,此時應上表謙辭,以絕天下之誹。”
“皇上此聖旨也是迫於無奈,若是本王拒絕,他順勢而下,又當如何?”曹丕有些不甘心。
“不會,漢室氣數已盡,滿朝文武多數為魏王所提攜,大勢所趨。”賈詡道。
“無論何時繼位,只恐天下皆有非議?”
“話雖如此,若即刻受之,乃自昭於外也!”
賈詡十分堅持,曹丕冷靜下來,覺得還需要再耐心等待一段時間。於是叫來了御史大夫王朗,回書漢獻帝,自稱能力有限,德行不足,請聖上另找他人禪位。
當今聖上劉協接到曹丕的回表,一臉苦笑,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曹丕的這套把戲,跟自己的岳父曹操如出一轍,一樣一樣的。
什麼不要稱帝,分明就是想堵住天下悠悠眾口。於是,劉協又下了一封聖旨,再次派張達送給曹丕,這一次,連傳國玉璽也一併送了過去。
“魏王大德,上書謙讓。朕自知漢室傾頹,為時已久;幸賴前王操,奮揚神武,征討兇暴,平定天下。今王丕繼承前王之志,至德光昭,聲聞四海,仁載八荒。天數如此,朕怎可無功居高位?民心所向,傳聖勿疑,今奉上玉璽,請受之,社稷之安,蒼生之福也!”
曹丕看到了這封聖旨,心情更加高興,但是,依照和之前賈詡商量的,依然沒有接受,再次回表請辭,言辭更為懇切,並又把玉璽和聖旨退了回去。
等了足有半月餘,劉協沒有任何動靜,曹丕有些急不可耐,一天晚上實在睡不著,便把賈詡叫來:“太尉,深夜攪擾,實為心中著實不安也!”
“魏王稍安勿躁,一切盡在掌控之中。”賈詡安慰道。
“聖上兩次禪位,又當如何?”
“莫急,可派人在許都修建高臺,勿言其用,留日後封禪。”賈詡道。
再說曹丕兩次退回了禪位詔書,態度一次比一次謙卑,劉協有些猶豫。難道說曹丕真得跟曹操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只想稱王,不想稱帝嗎?所以,劉協沒有立即採取動作,而是靜觀其變,如果曹丕真有稱帝之心,肯定還會有所行動的。
果不然,就在曹丕兩次請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許都西南,曹軍開始搭建高臺,從規模和形式上,分明就是受禪臺。
劉協最後一絲希望也破滅了,明白曹丕這是打定心思想要稱帝,之前接連請辭無非是做樣子而已。
劉協叫來了漢朝御史大夫張音,又寫了一封讓位聖旨,讓他帶著玉璽再次去找曹丕,還是堅持讓位。
曹丕一邊搭建高臺,一邊還是不接受,劉協接著寫,不停派人送,又折騰了幾次後,曹丕是心裡越來越有底。
而劉協卻覺得好詞都用光了,新的聖旨不知道該如何創新,最後,乾脆將前一封抄錄一遍,反正就是個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