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直!”諸葛亮憤然起身,冷哼道:“我好意來看你,你卻口出此言,質疑我對主公不忠,莫非天下只有你法正一人是忠臣乎?”
“孔明!我非此意,主公已年逾花甲,少主弱不更事,但請有一日,先生竭力輔佐少主,我雖死無憾也!”法正大呼道。
“孔明蒙主公三顧茅廬而出,感激涕零,一刻未曾相忘,自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正色道。
“此言當真?”
法正半欠著身子氣喘吁吁的逼問,諸葛亮有些氣惱,撩衣重重跪在地上,手指向上,擲地有聲:“如亮有違背,便讓我死後身無朽木可託,魂無乾坤可依!”
法正一下子愣住了,隨即發出一陣大笑,一把拉住了諸葛亮的手,雙目直視,“哈哈!孔明!你當記今日之言!如此我便可放心去也!罷了,罷了!哈哈!”
“孝直,你?”
諸葛亮光顧著生氣了,等反應過來,手一鬆,法正雙眼閉上,溘然離世,年僅四十五歲。
諸葛亮頓時大哭,雖然他跟法正不睦,但法正到底是肱骨之臣,對劉備忠心耿耿,這也是西川的巨大損失。
劉備雖早有心理準備,暗自垂淚無數,但聽聞法正故去,依然心痛難忍,連哭數日,直哭得聲嘶力竭,雙眼乾枯,眾人苦苦相勸,劉備才擦乾眼睛,厚葬了法正。
劉備和法正投緣,在他死後仍然每天都去墓前轉轉,有時還會撫摸著墓碑絮絮叨叨好半天,這種感情甚至都超過了對待關羽。
追憶悼念是不夠的,沒多久,劉備又下令將法正追封為翼侯,成就其身後哀榮,法正也成為了劉備時代唯一有諡號的人物。
正所謂,天道茫茫,一切皆有定數,若法正還在,絕無諸葛亮權傾朝野之日,也不會有後來孫劉之間的彝陵大戰。
再說江東那邊,得知王寶玉敗曹仁、許褚,佔領了襄陽,群臣無不吃驚。孫權早就覬覦襄陽,還沒有分析出當初關羽攻打襄陽落敗的深層次原因,沒想到讓王寶玉如此迅速的給先搶了過去。
大都督陸遜再次進言道:“主公,王寶玉如今擁兵自重,必為我方之大患,還請速速出兵,將襄陽奪回。”
附和的聲音很多,孫權動了心思,他是真怕王寶玉做大做強,彝陵和南郡離得很近,如果王寶玉翻臉了,只怕整個荊州都要不保。
“主公,萬不可征討王寶玉。”顧雍出列道。
“講!”孫權有點不高興。
“王寶玉只可拉攏,不可討伐,若我方出兵,其必真心去投劉備,若劉備與其聯合,以襄陽為依託,則荊州必失,江東有禍也!”顧雍道。
孫權沉吟半晌,覺得顧雍說得有理,惹惱了王寶玉沒有任何好處,到底還是放棄了攻打襄陽的心思,此事最終不了了之。
說起來,正是王寶玉這種既結盟又不結盟的曖昧態度,幫了他大忙,讓他得以在夾縫中生存發展而屹立不倒。
戰火平息,王寶玉又恢復了悠哉的樣子,含章樓已經封頂,不出一個月,就可以到大樓上去辦公了,眾人對此都充滿了期待。
這天,劉琮派人送來了一封信,說如今襄陽已經脫離曹軍的控制,臥龍崗的萬年公主,想要來看望兒子王寶玉。當然,最令劉琮高興的是,蔡夫人也可以從臥龍崗常回襄陽探望孩兒,共享天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