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人們昨晚忙碌尚未起床,諸葛均興奮的一夜失眠,也剛剛睡去,因此,並無人來送別,諸葛亮等一行人,就這樣悄悄的離開了臥龍崗。
小諸葛果年幼,正是多眠的年紀,加上路途顛簸好似搖籃,倒也睡得比平日更香甜。這多少讓黃月英和王寶玉少了些顧慮。
當馬車駛過那熟悉的小橋後,諸葛亮突然喊住了馬車,從車上回首眺望,心中一陣感傷,淚溼雙眼。
“吾本隆中一布衣,仗義為君不顧己,原野再逢青草綠,忘卻前塵是歸期。”
諸葛亮口中悠然吟出了一首傷懷的詩,道出他對臥龍崗平靜生活的留戀,以及功成身退再回此地頤養天年的想法。
只是,命運從不以個人意志作為轉移,被稱作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卻並沒有算到,他就此離開臥龍崗後,卻再也不曾回來過。
騎在馬上的王寶玉聽得清清楚楚,詩倒是挺應情應景的,就是感覺好像有點哪裡不對。王寶玉反覆唸叨著這首詩,念著念著,忽然心中一驚,因為將這首詩的頭一個字連起來,其發音正是“五丈原亡”。
難道說諸葛亮已經算出自己將隕落於五丈原?亦或剛才詩中的玄機,只是一種巧合?王寶玉不敢去仔細想,也不敢去看諸葛亮的眼神,在這一刻,他忽然覺得,在他尊重歷史,努力推動歷史按照原有軌跡發展的同時,身邊的每個人都要付出許多。
諸葛亮星落五丈原,是不容懷疑的歷史事實,也讓後人每逢想起就扼腕唏噓不已,正如後來一首詩中所描述的,壯志未酬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王寶玉心情很是複雜,不知道自己這麼一通折騰究竟是對還是不對。不管了,歷史就是這個樣子的,誰生誰死和自己無關。他咬咬牙,使勁晃晃腦袋,努力讓自己不去想這些事情。反正自己是要離開這裡的,眼不見心不煩!
馬車再次發動,一行人寂然上路,身後是久居的故土,前方是茫茫的路程,想必此時,每個人的心情都是複雜的。
停!當車子即將來到大路之時,諸葛亮卻再次喊住了馬車,馬車戛然而止,打盹中的黃月英不提防,身形一晃,懷中本來熟睡的果果被驚到,立刻哭鬧起來。
黃月英有些惱了,不由問道:“孔明,你三番五次喊住馬車,卻是為何?”
“夫人,我剛剛掐指一算,卦逢空亡,此行恐有危險,不如先回去。”諸葛亮忽然改變主意道。
“回去?孔明,你不是哄騙我等吧?”黃月英一聽更惱了。
“夫人,慎重起見,不要貿然前行的好。”
“豈不聞大丈夫當斷則斷?你如此猶豫不前,如何堪當重任?”
“不信你且問寶玉。”
“寶玉,你且算來,此行可否順利?”黃月英探頭問道。
王寶玉坐在馬上,同樣按照現在的時辰,用馬前課推算了一下,果然是空亡,大不吉利。果果的哭聲格外驚心,不知是否沒有睡好,眼皮一直在跳,於是王寶玉果斷的說道:“我跟先生算的一樣,非常不吉利,我們還是趕緊回去吧!”
“當真?”黃月英遲疑的問道,畢竟大包小裹的出門不容易。
“姐姐,我敢在這個節骨眼上開玩笑嗎?安全第一,咱們還是聽先生的,先回去吧。”王寶玉急切的說道。
黃月英還是非常相信王寶玉的話,連忙吩咐車伕,調轉馬頭回返臥龍崗,可就在此時,突然,旁邊的樹叢中傳來一陣聲響,跳出了十幾名身材魁梧的壯漢,迅速將馬車包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