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一次,他的運氣又來了,這一次法蘭西帝國成為了他的新的拯救者。
1821年,拿破崙皇帝死去,因為新君年幼,路易莎皇太后攝政,呂西安波拿巴親王擔任首相。
因為皇帝的死所造成的政治混亂,這個新的領導集團,一上臺就迫切希望樹立威望,穩固帝國的統治。
而這時候,陷入到了叛亂當中的西班牙,就成為了帝國施展威望的好材料。
被叛亂搞得焦頭爛額的費爾南德七世,忘記了當年的仇恨,懇求法蘭西出兵拯救他的王國,而皇太后和首相大人兩個人意見一致,下令出兵——而這也是拿破崙戰爭結束之後,法蘭西第一次將自己的軍隊派出國界作戰。
當時法國的出兵惹起了神聖同盟的驚恐,歐洲各國都對法國打破現狀的舉動十分緊張。
但是,因為這次出兵,是法國應合法國王的請求出兵幫助平亂,神聖同盟猶豫再三最終還是沒有選擇干涉——畢竟,神聖同盟是最為厭惡叛亂和革命的,他們不能也不想為了法國而破例。
但是他們也集體提出了意見,決不允許法國在西班牙駐軍。
在幫助國王平定了叛亂之後,已經得到了威望的皇太后和首相,選擇了見好就收,收回了自己的軍隊,而費爾南德七世則第二次躲過了危機,重新成為了國王。
這次的教訓還是沒有讓國王悔改,他一回到馬德里,就繼續黑暗的統治,大量反對者被他殘殺或者驅逐出境,血腥的屠刀覆蓋了整個西班牙。
而這時候,因為西班牙的內亂,南美殖民地也紛紛掀起獨立運動,已經無力制止的西班牙政府,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這些殖民地獨立,失去了對南美洲的控制,國家變得更加衰弱。
費爾南德七世還付出了其他的代價——皇太后陛下在平定叛亂的時候,向國王提出,希望讓她的兒子,在未來迎娶國王的大女兒,1817年出生的瑪麗路易莎伊莎貝拉公主。
雖然看上去這只是一個請求,但是當時焦頭爛額的國王哪裡敢拒絕?再說了他也希望讓法蘭西繼續做自己的靠山,所以就答應了這個請求。
在1832年,已經23歲成年的拿破崙二世皇帝陛下以盛大的婚禮,迎娶了小自己八歲的公主,並且讓她成為了帝國的皇后。
然而,費爾南德七世給西班牙造成的災難還沒有結束。
在殘暴無道的統治當中,費爾南德七世先後結了4次婚(3個王后都早早死去),而且沒有生出兒子來,只有女兒存世。
為了讓自己的女兒繼位,在臨死之前,費爾南德七世下令廢除了波旁王族帶到西班牙的王位繼承法,讓女性可以當西班牙的國王。
1833年他死去,年僅三歲的女兒伊莎貝拉成為了新王伊莎貝拉二世。
他的這個舉措,讓原本就對王位虎視眈眈的親王們大為憤怒,在新王登基之後,他的弟弟唐卡洛斯親王,馬上就發動了叛亂,想要掀翻女王讓自己當國王,戰爭由此開始。
由此可見,費爾南德七世的一整個生活史,就是一部活生生地坑西班牙和西班牙人民的歷史,攤上這樣的國王,真可謂是西班牙人的大不幸。
但是,以法蘭西皇帝的立場來看,他不在乎自己的岳父是個怎樣的人渣,相反很樂意看到自己的小姨子君臨西班牙,而不願意看到一個野心勃勃、狂妄自負的卡洛斯親王。
在西班牙王太后的請求下,他再次派兵進入西班牙,幫助她平定叛亂,因為各地的叛亂實在太多,所以法蘭西軍隊也多次越過前線,將西班牙當成了自己的練兵場,各國雖然一直都不太高興,但是最後還是隻能預設,法國也在這一次次的試探當中鼓起了信心,他們知道,各國的聯合立場都在鬆動,未來很快就會有分化他們的機會了。
馬爾塞夫伯爵也正是因為在西班牙平叛戰爭當中的表現,被皇帝陛下任命為元帥。
所以,至少在現在,幸運女神還是眷顧著費爾南德七世,他的後裔還在君臨西班牙。
“那照您這麼說來,西班牙的債券因為有法國的支援,還是很有信用的嘛。”沉默了片刻之後,伯爵又開口了,“唐格拉爾男爵給我推薦的債券還真是好東西了?”
按照常理來判斷,法國既然為了支援費爾南德七世和他的女兒已經下了這麼多血本,那就肯定要不惜一切代價維持勝利果實。
所以,市場上訊息靈通的人士們都認為,法蘭西會鼎力支援伊莎貝拉二世,因而西班牙的現政權還是相當穩固的,債券的信用還算是過得去——這就是男爵所說的“有風險,但是風險可控”的精髓了。
然而,對真正訊息靈通的人士來說,情況就不是這麼美妙了。
而夏爾恰好也就是其中一位。
我該怎麼回答他呢?夏爾陷入到了沉思。
最後,他決定小小地出賣一次男爵,用他來博取伯爵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