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花與劍與法蘭西> 第一百七十一章 交鋒與譏嘲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百七十一章 交鋒與譏嘲 (2 / 3)

“特雷維爾先生,您說得十分有道理,某種程度上這也很有必要,而且我認為這飽含在我們的‘盡一切努力配合遠征軍’的承諾里面,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反對。”沉默了許久之後,奧馬爾薩哈茲終於想好措辭了,“不過,先生,我們同樣也要也要盡一切努力來配合英國的遠征軍,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我們認為這是一個三方問題而不是單單兩國的問題,需要您和英國人一起溝通協調,這樣才會讓聯軍以最為團結的方式作戰。”

單靠土耳其人自己是嚇唬不住法國人的,所以奧馬爾薩哈茲乾脆就不提自己這邊的顧慮,直接拿出英國人來,希望用這種方式來間接地震懾一下這些法國人,讓他們不要過於得意忘形。

眼下英國人還沒有對俄國正式宣戰,不過這只是一個小小的時間問題,現在英國輿論已經是一片戰爭叫囂,而英國政府也已經躍躍欲試,準備立刻投入到這場針對俄國人的聖戰當中,保衛帝國的利益。

所以奧馬爾薩哈茲的應對可以說已經無懈可擊了,反正就演算法國人不滿意也只能對英國人望之興嘆,而在英國人的支援下,土耳其也不用過於遷就法國人,不至於變成被他們支配的可憐蟲。

這個回答並不讓夏爾感到意外,不過對他來說,只要對方答應字面上的條件就很滿意了,畢竟到時候只要有個名義法國就能自行其是,沒有幾個土耳其人敢於站出來反對他們的恩人。

“和英國人的協調,當然是至關重要的,我們也在為此而努力,相信以我們兩國之間如今的密切關係,這將會是很輕鬆就能解決的問題。”夏爾點了點頭,一點也沒有因為對方暗中的反抗而感到有什麼不悅,“不過,我請您一定要答應我提出幾項建議,我認為這是贏得這場戰爭而必須做的事情,我不允許任何人給這場遠征帶來風險,尤其是我爺爺還是它的統帥。”

“我明白的,先生,我們只要能夠做的事情,一定會為您做到。”奧馬爾薩哈茲殷勤地欠了欠身,在他看來只要拉出英國人來敲打一下這位年輕的大臣閣下就夠了,不需要和他把關係搞僵。

“您打算在巴黎呆多久呢?如果有時間的話,我可以帶您去參觀一下我們在南方準備的倉庫,那裡的軍資堆積如山,隨時可以起運,透過港口送到需要的地方。”夏爾再問這位特使,“正好我過幾天就要去那邊視察,同時送我的爺爺啟程……”

“非常感謝您的熱情,不過恐怕我們現在沒有太多時間了。”奧馬爾薩哈茲特使小心翼翼地說,“按照接下來的行程安排,我們將會在後天就告辭,然後前往英國,接受女王陛下的接見,同時和英國政府商討接下來的合作事宜。”

“您會把和法國人達成的協議告訴他嗎?”夏爾不經意地問。

“我想我們需要告訴他。”明知道這是一次試探的奧馬爾薩哈茲,也裝作隨口回答。“畢竟,英國人很快也就會加入到我們的聯軍當中,我們必須讓他們知道形勢發展到了何種地步,所有方面都不應該有所隱瞞。”

他說得十分清楚了,也就是說土耳其人並不打算和法國人搞什麼密約,仍舊把英國人看成為土耳其人的最大靠山,哪怕現在是法國人第一個站出來對俄國人開戰來解救他們。

在目前的情勢下,蘇丹的使者會不顧一切地討好法國人,除了一點之外——那就是改變向英國靠攏的政策。

因為,向英國靠攏是蘇丹和他的朝廷們上上下下幾乎所有人的共識,他們願意拼盡全力來向英國人討好,以便換取英國人維持他們這個搖搖欲墜的帝國的興趣。

比起法國來,土耳其人更加願意做英國人的走卒,不過這並不讓人意外,因為畢竟英國才是如今縱橫世界四大洋的日不落帝國,法國雖然也是歐洲大國也無法望其項背,所以也無法阻止別人想抱更粗的大腿。

現在只能先想辦法搶到自己能夠搶下來的再說。

英國人不願意看到法國人染指埃及,染指他們和印度之間最為關鍵的交通要道,這一點是十分明確的,而相反,因為他們的國教和正統的基督教會已經分道揚鑣,他們對中東或者說耶路撒冷的基督聖地反而沒有什麼感情,換言之他們絕對不能容忍其他國家控制埃及,但是倒可以容忍別的國家控制敘利亞或者別的什麼地方。

而路易波拿巴和他的重臣們當然也沒有在這個時候就直接和英國人發生利益衝突的興趣,他們只要能夠趁著這個機會撈到足夠的好處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同時搪塞法國人民就好——畢竟也有不少法國人對這場戰爭心懷疑慮,他們當然應該盡力去說服這些人。

對夏爾來說,世界上本來就沒有無緣無故的好意,國家之間也從來不講知恩圖報,而是以利益為優先,所以土耳其人的做法並不會惹怒他,只要他們把應該做的事情做好就行。

“您說的沒錯,英國人現在是我們的朋友,也將是未來並肩作戰的盟友,我們不應該有所隱瞞。”夏爾並沒有如同奧馬爾薩哈茲害怕的那樣大發雷霆,反而十分平靜地接受了他的說法,並且鼓勵了他,“我希望您能夠開誠佈公地和英國人協調立場,並且盡最大努力配合他們的行動,這將讓我們受益無窮。”

“十分感謝您的通情達理,大臣閣下。”奧馬爾薩哈茲十分感激地再跟夏爾行了個禮,然後突然放低了聲音,“另外,閣下,在離開伊斯坦布林的時候,蘇丹曾經跟我們交代過,一定要趁著這個並肩作戰的機會,和貴國的人民達成意義久遠的諒解,要讓這場戰爭成為兩個偉大的民族繼續友好往來的契機,而從這一點上來看,我認為您也是幫助我們的最好人選,我們衷心期待能夠透過您,和法蘭西民族在未來也能夠友好相處,友誼地久天長……蘇丹很高興能夠機會向您展示他的慷慨,他迫不及待地希望您能儘早前往我們的首都,以對待尊貴貴賓的方式來接待您。”

人人都知道,特雷維爾和他的老前輩、那位鼎鼎大名的塔列朗親王一樣貪得無厭,最喜歡的就是錢,所以奧馬爾薩哈茲也不玩虛的,直接就開始談到了賄賂上面了。

特雷維爾大臣在法國位高權重,而且影響力與日俱增,更加是這場戰爭的重要參與者之一,如果能夠和他談上朋友的話,那麼對土耳其來說當然就是絕好的訊息了——至於他個人的道德問題,又有誰會在乎呢?

年輕的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蘇丹,血氣方剛,而且勵精圖治,滿懷救國的理想,一心想要挽救自己國家日趨衰頹的國勢,而他的一大目標,就是希望用各種手段,在歐洲各國一掃過去的討厭名聲,樹立奧斯曼帝國銳意進取、擁抱文明世界的新形象。

而他也為此作出了不少努力,不僅多次對歐洲國家的大使們釋放善意,殷勤地想要拉好關係,甚至在愛爾蘭遭遇前所未有的災荒、而英格蘭政府不聞不問的時候,他還頂住了壓力自己送了幾船糧食到了愛爾蘭。

透過他的種種努力,如今的歐洲各國對土耳其也稍微改觀了一點,不再是如同之前幾個世紀那樣不共戴天的仇恨,不過幾百年的形象畢竟積重難返,倒也沒有那麼容易友好起來。

“蘇丹的好意我十分感激。”夏爾忍不住笑了起來,但還是搖了搖頭,“不過您也知道,我公務繁忙,就算到土耳其,我也只能以公事為重,將維持軍需看成唯一大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