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蒼蒼,人道茫茫,鬼道幽幽。
道之一字存乎天地,用之於人存乎一心。因而修道者或修降龍伏虎,斬妖除魔之衛道法門;或修縱地金光,憑虛御空等逍遙之術;或攬月搬雲,點石成金行虛幻之變;或起壇施法,布雨行雲好顧念眾生;或修神立命,餐風飲露求羽化昇仙之法。凡類盡此,大道三千,不可一一贅言。
龍虎山老道法號喚做不懂,為地級巔峰高手,擅長調劑龍虎協和陰陽,一身道法深不可測,木劍一起,求晴祈雨只在瞬間;法令一下,飛禽走獸鹹至眼前。
龍門派掌門法號不通,修為亦是地級巔峰,專修上古金丹之術,輔以外丹符籙之法,戰力不在其師兄不懂老道之下。
是的,龍虎山老天師不懂老道是龍門派掌門不通道人的同門師兄。這是因何?其實兩人均不是土生土長的龍虎山人或者青城山人,算是半個外來戶,這源於他們小時候的一場經歷,或者說是緣法。
那時兩人還不相識,只因同在一座破廟中躲避風雪才湊在了一起。而後沒多久廟裡來了一負劍的麻衣道人,來時便如驕陽融雪,破廟裡的寒意彷彿被一掃而空,兩人暖和了起來,然後相視一眼,齊齊往麻衣道人身邊挪了挪,越挪越近,貼緊了身子那麻衣道人也毫不著惱。直到麻衣道人休憩足夠起身離開,兩人忽然間福至心靈,緊跟著麻衣道人而去。
此後那麻衣道士行走江湖期間,身邊便帶了一大一小兩個小道童。
可是有一天,麻衣道士離開了,並囑咐他們可各自到青城山與龍虎山拜當時的掌門為師。不知所措的兩人只好按照吩咐,年紀大一些的去了較遠的龍虎山,年紀小一些的則上了較為近一些的青城山。說也奇怪,明明收徒嚴格至極的兩派掌門竟紛紛一眼相中了自己送上門的徒弟,並收為入門弟子。
再後來時過境遷,兩人書信往來感嘆以為再也見不到麻衣道人了,卻又被師父帶往中州落神峰觀禮,恭賀天將殿殿主繼位,在大殿上看見了為天將殿新任殿主遞交傳承神兵的兩位高高在上的老神仙的尊榮之後,兩人在各自師傅身邊突然喜極而泣,不由自主地走到大殿中“噗通”一聲齊齊跪倒在地,已成青年之身的二人嚎啕大哭。
這時儀式剛好結束,其中一位令天下億萬萬生民敬仰的老神仙走到兩人身前,輕撫兩人頭頂說兩人可為他記名弟子,以後可稱呼他為師尊。
什麼叫福源深厚?這就叫福源深厚!這份殊榮甚至比之曾被道塔塔主大人留在落神宮,親自為當時的道門天才玉虛洞太玄指點講解雷法也毫不遜色。
之後天下便傳出道門三傑的說法,不懂與不通各自能夠繼承掌門之位,除了本身實力強悍,威望服眾之外,兩人在天將殿大殿之上對著道塔塔主大人喊得那一聲師尊功不可沒。
只是如此說來,不懂與不通兩師兄弟既然與玉虛洞太玄,也就是當今五州高手榜第二的高手齊名,他們為何沒有上了榜呢?
五州高手榜是以實際戰力及近年來的戰績為準,也就是說首先修為不能低了,其次還要有驕人的戰績。比如一個三歲小童偶然間給了瀕死的魔主一菜刀,那小童就成了天下第一了?這自然不可能。或者說其實深山裡有位高人修為直追落神宮兩位塔主,如此高手自然該上榜了吧?可這高人隱居從不顯露修為,甚至連制定榜單的天象殿都不知道這人修為如何,這榜單之上如何能有他的名字?
再就是,修為高不見得就是戰力高,道法強不見得打鬥強,不懂與不通兩人的戰力或許修為高絕無比,但真打起來不見得能打得過玉虛洞太玄。修為無高低,道法有偏重,如是而已。
其實最主要的是江湖茫茫,修者如過江之鯽,他們道門與佛門自然要讓出位置來給其他鮮活的魚兒們,各自推出一個懷仁及太玄已是極限。
但不管怎麼說,這不懂與不通無論是在道門的地位,還是本身修為都是一等一的高,此時出現在洛不易身旁卻不知是何用意。
龍馬好笑地看著那插在桌子上的兩把木劍,以及突兀出現在另外兩條凳子上的不懂與不通,還有一激動被嚇暈過去的店家,“籲律律”打了個大大的響鼻,意外的是有兩根細面不偏不倚地被它從鼻孔裡噴到了對坐的兩人臉上,不知是龍馬沒嚥下去還是故意的怎麼著。
不懂本來打算與不通相伴一起回到青城山上,可從一面攤經過之時發現此處氣息有些異常,也不知是何緣由。遂放出神念一查探,陡然間變了臉色,與不通附耳告知後兩人攜手而來,並出言試探之。但還沒有完全確定的時候,不知什麼東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貼到了自己二人臉上。
突如其來的遭遇使得兩人同時一愣,將臉上之物摘了下來,驚疑地四處張望了一番除了頭驢子外也沒看到什麼奇特的人物,只好繼續觀察仍然慢悠悠吃麵的洛不易。
“如何,確認是頓悟嗎?”龍門派掌門不通道人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