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成為習慣,幾乎是每星期學生到校的當晚,經常有三五人,要麼請假在家,要麼氣喘吁吁的趴在桌上,嘔吐的滿地狼藉。
兩個星期的闊別,思慕已久的家長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將孩兒摟在懷裡,要什麼買什麼,吃什麼給什麼。
香蕉、橘子、蘋果、獼猴桃,雞肉、豬肉、羊肉、兔子肉,一股腦兒的塞進他們的“暖箱”中。
這些東西就在他們的“暖箱”中發酵、膨脹、反應,分裂、黏稠,然後在胃裡輾轉騰挪,就是不向下走,讓他們吃進多少就吐出多少來。
家長們想的是如何讓孩子們調整過來,學習自然不管。
孩子們在家裡打遊戲、玩手機、看電視、睡大覺,家長們就在旁邊忙來忙去,心疼地看著孩子們:“你看看累的,你看看累得!”
來到學校,學生們第一個事辦的就是補寫抄寫作業,來應付檢查。
聰明的老師不檢查作業,不管做沒做直接講,雲裡霧裡的會不會不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而一些一根筋的老師,一個個檢查作業,一個個訓斥,結果上了一肚子火,還不落學生和家長的好。
領導們不想這些,他們想的是如何提高教師的成績,當然教師平均分上去了,學生整體成績也就上去了。
距離期末考試還有一個月的時間,週一的例會他們就使出渾身解數來激發教師的幹勁。
“全縣第一獎二百元,第二名獎一百元,第三名五十元,並且教學成績與年終的考核分掛鉤,第一名加一百分,第二名加五十分,第三名加三十分,其餘的不加分。
解聘教師,首先從成績考慮,倒數的先下崗。教師第一任務是教學,成績上不去,你不下崗誰下崗!”
獎金、紅證書、領導們的微笑,這些都是他們這些老師們所渴望的,領導們的這番話更令他們在熱血盪漾中不寒而慄,即使不為命運和前途,單單是面子,誰希望自己名落孫山呢?
他們許多教師都在私下裡議論:“考核表中竟然沒有一個領導的名字,他們的解聘工作由誰來完成呢。”
“物京天擇,適者生存。沒有了學生就沒有他們,家長們因何選擇我們的學校呢?原因很簡單,關鍵是我們的成績,出類拔萃、名列全縣前茅的成績。
學生一年比一年少,整個月城市前年是一萬四千人,去年是九千人,今年是七千人,二十所學校都要分這碗羹,勢必有許多學校瀕臨招不上學生的危險。”
戎師友講到這停了一下,然後說:
“大部分學生都去了城裡,我們這些鄉下學校感到為難 ,不努力成績上不去是要被淘汰的!
比如說紅鎮中學只招生了一百人,九十個教師只用了五十人;白水鄉中只招生五十人,八十個教師僅用了三十人,其餘的賦閒在家;后街的爾格鎮中招收了三百人,這在鄉中學校算是為數多的了。
目前,我們雖然不存在這種情況,但是倒數第一的老師們,摸摸你們的後腦勺,你們為雲橋做了多少貢獻,你們是否掙扎在生死邊緣呢?
實在不行,我們也採取末尾淘汰制,倒數第一的下崗。”
戎師友的這番話使會議室的空氣幾乎凝結,所有教師的頭髮都豎了起來,駭得聞人笑語一口氣堵住嗓子眼,拼命的咳嗽才算喘過氣來。
教師的待遇確實有待提高,可沒有了工作,到哪去掙錢養活一家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