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重生異世界之君臨天下> 第361章 打土豪分田地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61章 打土豪分田地 (2 / 2)

趙芻一伸手,說道:“現在的土地市價至少一畝一千錢,朝廷打算以五百錢的價格出售給當地佃農,這麼多的土地,是一筆不小的財政收入,而且三家所佔據的土地大部分都是上田,良田,市場價都不止一千錢一畝。”

穆晟道:“現在朝廷好像也不缺錢,朕倒是有個想法,乾脆將這些土地丈量後免費贈予當地佃農,現在朝廷稅賦差不多降了一半,他們應該不至於為了逃避稅收在依附這些本地豪族。”

趙芻聞言,臉色微變,說道:“陛下萬萬不可如此行事。”

經過趙芻一通解釋,穆晟才明白過來。

穆晟恍然道:“朕明白了,這市價,低價出售,只是一個幌子?其實就是為了方便當地豪族繼續兼併土地?也是,這些佃農手裡其實並沒有多少錢,就算是低價購入,每家每戶購買力也有限,其實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方便那些豪族低價屯地,這些佃戶大多數也只能轉頭繼續租種這些人的地,朕說的可對?”

左相高重道:“陛下所言極是,這向、蔡、範三家一倒,這留下來的土地就是一塊巨大的肥肉,所有人都在虎視眈眈,如果朝廷直接分配土地,那這些豪族根本就佔不到任何便宜,還會招致他們對朝廷的怨恨,趙相的意思是朝廷最好與當地其他豪族分肥,這也是在變相收買當地其他豪族的人心。”

穆晟揹著手轉了幾圈,說道:“你們說這天下普通百姓人多,還是豪族人多?”

趙芻若有所悟道:“陛下,您是想不惜得罪當地豪族也要站在這幾十萬佃戶一邊?”

穆晟道:“是,朕打算站在百姓這一邊,若是朝廷把土地全部分給這些佃戶,你們覺得這些佃戶會感激誰?”

趙芻悠然道:“啟奏陛下,臣也是越地豪族,此舉怕是會招致天下人的記恨,當地豪族只怕會更加色厲內荏,臣擔心陛下您聖名有汙啊。”

穆晟當然知道這會導致什麼情況,他不但會背上罵名,搞不好還會被罵成暴君,昏君,他此舉就是完全得罪了本地的利益集團,老百姓目不識丁,他們其實是被完全排除在社會話語體系之外的,你對老百姓的好根本就不會有人記得,你的善政就是妨礙了那些豪族攫取利益,這就是你最大的惡,在鵝城,可以聯合豪族壓榨百姓,但絕對不能得罪識文斷字的黃四郎。

穆晟皺著眉頭想了想,還是決定直接把土地分給百姓,做領導就得有擔當,想幹事,還不想擔罵名?那是不可能的。

穆晟態度堅決,說道:“朕還是決定把土地直接分給百姓,這也是提醒這些關東豪族,還敢有異心,向、蔡、範三家就是他們的下場,至於聖名受汙?朕不在乎,隨他們去罵。”

左右二相面面相覷,既然皇帝都這麼說了,還能怎麼辦?執行就行了。

此事告一段落,穆晟問道:“趙相國,高相國,青衣使提供的民策十卷你們也都看過了?可有什麼對策?”

這所謂民策十卷便是檢事校尉卞虎命人從民間調查收集上來,關於關東舊地,這些年朝廷政策政令的影響,以及朝廷法律在關東舊地推行實施的具體狀況。

左相高重進言道:“陛下,此事事關重大,要不還是召開廷議公開討論一下此事?”

穆晟道:“不必召開廷議了,就在這裡討論一下就行了。”

穆晟一想起一年前霍相國專政的時候那場東郡民變引發的廷議,基本上大家的看法和態度他都差不多瞭解,如果在公開廷議,搞不好如鮑博士那樣的保守派還是會跳出來提倡搞分封,還不如小範圍討論一下直接就去執行。

小事開大會,大事開小會,大會主要意義就是走排場、定調子、舔領導、飆演技、開大會的意義並不是很大,真幹事,幾個主要頭頭腦腦開個碰頭會就行了,決策效率也高。

右相趙芻首先進言道:“啟奏陛下,沒想到這麼多年過去了,關東舊地仍然不能適應我朝律法,恐怕民間頗有一些怨氣,好在陛下仁德,減免了天下一半賦稅,多少還是能籠絡住一些人心。”

左相高重讀過民策十卷後,揣測上意,皇帝有可能會大幅度調整對關東舊地的國策,也就順勢進言道:

“陛下,臣以為,我朝律法法確實過於嚴酷,霸道過甚,寬仁不足,百姓不知教化,只知利而不知禮,三晉之地自武公變法至今,已經一百多年了,早已適應晉法,如今關東舊地,文教昌盛,諸民散漫,家法大於國法,私鬥之風盛行,風土人情大異於三晉之地,這二十多年來,若非關東舊地懼怕先帝威儀,恐天下人心思變,去年東郡爆發的那場民變就可見一斑,如今我朝必須儘快調整吏治,以安天下人心。”

穆晟頷首道:“高相國所言甚是。”

右相趙芻介面道:“啟奏陛下,臣以為當年厲太子代先帝監理庶政,就已經進一步調整了部分律法政策,不論關中,關東舊地士族百姓皆口耳稱讚厲太子賢名,如果想要進一步穩定大局,變法確實勢在必行。”

高重聞言臉上露出詫異之色,這直接稱讚厲太子的言論也就他趙芻敢直說。如果高重知道連厲太子都是趙芻給設局坑死的,那臉上的神色會更加精彩。

皇帝居然也點頭承認道:“嗯,趙相國所言極是,當年朕受封長平君時對前太子也報有一些期待,他若當政也必是一代仁主,朕其實對如何在關東舊地施政有所思考,在巡遊途中就寫好了應對之策,趙相國與高相國自可一觀。”

皇帝說罷,矗立一旁的楊謹早就將準備好的竹簡奉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